艺术与文化的深度对话
当下书画艺术的一股清流
回到书斋 分享《如寄》
【济南,2024年12月14日】在山东书城二楼活动区,一场关于艺术、生活与心灵的对话——《回到书斋: 分享会》于今日下午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山东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主办,旨在探讨文人艺术精神的传承与当代书法生态的发展。
著名诗人、山东出版集团原总编辑迟云,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张宜,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靳永,山东艺术学院书法学院教授王谦,山东省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方辉,山东外事职业大学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孙文韬,山东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陈硕,山东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副总经理杨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艺术类编辑,《如寄》责任编辑成能,作家、策划人、山东东方天健数字传媒公司总经理王骞,《如寄》作者、学者、书画家,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编审耿介耳等参加会议,与来自各界的读者欢聚一堂,在充满墨香与书卷气的美好时光里,共同展开一场关于艺术、关于生活、关于心灵的对话,探索其背后的故事与深意。
著名诗人,山东出版集团原总编辑迟云先生致辞参与者共同观看了专题片《回到书斋》和耿介耳作品展示,欣赏了艺术家独具格调的书画作品。著名诗人迟云、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张宜、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靳永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代表成能,先后致辞,介绍并祝贺《如寄:耿介耳书画录》的出版,对这部凝结着艺术家智慧与情感的书画集给予高度评价。
著名学者、书法家、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靳永致辞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代表《如寄》责任编辑
成能先生致辞
分享会设置了两个主题对话环节,由作家、策划人王骞主持,深入探讨了文人艺术精神的传承和书法生态的现状。
作家、策划人王骞主持
第一个对话主题为“文人艺术精神赓续,何以可能”,与作者耿介耳先生的对话人是著名美术史学者、画家方辉、孙文韬先生。第二个对话主题为“日常书写与当代书法生态”,对话人是著名学者、书法家靳永、王谦、陈硕先生。
两场精彩专家对话
耿介耳先生介绍自己的艺术创作历程,剖解自己的文化观念,发表就文人艺术的历史借鉴和传统艺术的转化与创新等问题的深度思考。
耿介耳先生对话中
与会专家就耿介耳先生独特的文化背景与艺术实践,作品的体裁、形式和特点,书画作品的传统意味与当代性,古典文人艺术精神的赓续与创新,展开了专业对话。特别就耿介耳先生提出的“回到笔墨,回到书斋,回到本心”的艺术理念,结合当代书法生态、行为方式、书写内容和书法风格上做了比较性讨论。普遍认为在当代纷纭的艺术竞技状态下,文人艺术的赓续,人文精神的浸润,耿介耳先生以数十年的默默积淀,为读者奉献了一个醇厚清正、意味隽永的艺术成果,饱含着浓郁的人文气息,不啻是文化艺术创作的一股清流。
正如著名书法家、理论家、百卷《中国书法全集》主编刘正成先生的书面致辞所说:“山东的先文而后书的书法家耿介耳,其书法作品的素材不是唐诗宋词——尽管他的古文诗词超赞——而是他的生活!他既让他的艺术生活化,同时又把他的生活艺术化了!什么是创新?什么是书法艺术的方向?在这竞技书法的时代,耿介耳的书法才是当代最新潮的、最有创造前途的、有可能作为历史而被记录的书法!”
刘正成先生书面致辞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不久前出版的《如寄——耿介耳书画录》,分为《水墨笔记》《浮世日札》两卷,收录作者近年的书画作品、日常札记400件,包括扇面、手卷、册页、楹联、札记等,传递出了作者的生活、趣味、思考和精神。被誉为“一部独特的文人心迹录,当代知识人的人文艺术侧影。”
“回到书斋:《如寄——耿介耳书画录》分享会”,不仅是一次单纯的艺术分享会,更是一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深度探讨。通过这次活动,读者们见证了书画艺术在当代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以及艺术家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坚守与发扬。
作者简介
耿介耳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编审
耿介耳,原名耿成义,别署东明生、介耳、近溪堂。1964年1月出生,山东省东明县人。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编审。先后任《山东成人教育》《现代教育》《中国成人教育》编辑部主任,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传统文化教育中心主任。2010至2021年担任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山东省大中小学传统文化传承工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出版有《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引论》《成人教育学》《文化育人》等著作多部,在《中国出版》《东方艺术》《书法导报》《书屋》《诗书画》《编辑学刊》《当代传播》等报刊发表论文30余篇及大量文化散论。案牍之暇,寓闲情于诗书画,崇晋爱宋,亦流连于钟鼎碑版之间。自娱自足,与古为徒,更欲以此为养学润身的别途。
新书简介
《如寄——耿介耳书画录》(全两册),耿介耳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10月出版。本书分《水墨笔记》《浮世日札》上下两卷,收录作者近年的书画作品、日常札记计400件。本书所辑选其近十年来的书画作品,从扇面、手卷、册页、楹联、札记等传统形式中,传递作者的生活、精神、思考和趣味。
上卷《水墨笔记》,计分“画录”“书录”两卷,收录绘画、书法200件。下卷《浮世日札》,计收录日常书写的随笔札记200通,类分五卷,曰《读古卷》《人物卷》《艺事卷》《庚子卷》《浮生卷》。《艺事卷》内别分五记,曰《读诗记》《书画记》《兰亭记》《琴事记》《撝叔记》。
一部独特的文人心迹录,当代知识人的人文艺术侧影。一部读书人的书画手记,一部基于日用和学习的艺术笔录,一部自我陶养的文化剪影。秉持“书斋·日用”观念,作者反思传统与现代间的变异和恪守,探赜古今中西艺术转型中的幻象和真义,寻求趋近纯粹的个体精神表达。置身当代艺术展览的宏大场域,作者重温古典艺术的人文意蕴和文人趣味,召唤自我“回到书斋”。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