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勇时常会站在村子山顶发呆,未来,兴隆村该是什么样子?村民的居住环境和通组路都发生了蝶变。但产业又如何做大做强?远征路上,唯有实干才能蹚出一条路。
陆勇还记得他第一天去村里工作的情景,那是2016年10月的第一个星期,鼻子里还能闻到猪粪和牛羊粪的味道,泥土和动物粪便混在一起......那一刻,他深深体会到,读书是为走出农门,好不容易熬到大学毕业,却又回到小时候熟悉的乡村艰难......
蓝天白云下,村里人家错落地分布在山坳里,田地和树林混在一起,鸡在田间闲逛,年轻人百分之九十八外出务工,留守村寨的老人们都很勤劳。
陆勇体会到这种安静,同时明白了,因为年轻人外出,这个地方想要改变会更难。
进村头一件事,就是跟村民攀亲戚。挨家挨户,先把关系、称谓理清楚,晚上就跟村民围坐在火塘边聊天。黄村组马明伦说,陆勇跟大人合得来,跟小孩子也合得来,来了五六次之后,和所有人好像从小长大一样。
陆勇90后,身材矮小,皮肤黝黑,不说话时有些严肃,但笑起来很有亲和力,村里人提到他,都会先说他灵活,会来事,会做群众工作。
但这个人能把事情做好吗?
下坝组周正友说,陆勇刚来的时候,大家还很迟疑,能带领村子奔幸福是存在严重怀疑的。村两委的人也觉得这个大学生是来镀金的,走个过场而已,待不了几天肯定就走了。陆勇记得有一次开村民大会,他解释政策,好多村民嘻嘻哈哈,都不听他讲。“没有办法,不能生气,生气也没有用”。
在兴隆村的多数时间里,搞策划、填表格、接待来访者,都是陆勇。他的家在另一个镇,但当时,因为村子工作千头万绪,他一个月也难得回去一次。慢慢的,村民发现,这个小伙子,还挺沉得下心来的。“我家也有孩子,肯定做不到像他一样,慢慢地,哪家杀猪宰羊,都叫他到自己家吃饭。一来二去,群众越来越喜欢他”。
两年后的12月,陆勇当选为兴隆村的党支部书记。
即便群众看法有了改观,但这种亲厚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陆勇想,要把“书记”这个职责当好,就要把自己的思维往商人去靠:但发展种养殖产业利润低,怎么能让老百姓能够挣到钱?
以前村民种包谷,用来喂猪,没什么经济收入,陆勇想把玉米换成更高产量的水果,但兴隆村土地破碎,加上地理原因,也不适合种植水果产业。
“干脆发挥地理优势,种植有机红粮、发展麻羊产业。”在一次群众会上,陆勇征求大家意见。
说干就干,在不被大自然眷顾的贫瘠土地上,一份普通美好的背后,是真正的英雄主义——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在苦难之处汲取生命的养分。
很快,转机来了。
脱贫攻坚后,习酒公司和茅台酒厂用粱需求激增,价格也高。桃林镇党委政府决定因地制宜,紧紧围绕白酒产业的发展需求,大力发展高粱种植,按照“订单引领、集中成片、规模发展、提质增效”思路,推广“龙头企业 基地 合作社 农户”模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红粱基地建设有机结合,使高粱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兴产业。
兴隆村168户人家,陆勇率先发动群众种植红梁。
果然,第一年试验,老百姓比种植苞谷划算得多,高粱是订单式种植,不愁卖不出去,所需要的有机肥料都是公司供给,老百姓就只是出人工成本,一个家庭投入两个劳动力,收入能达到9万元,无论如何计算,都是过去的几番。从此后,大家开始相信陆勇。
光种植红梁也不行,陆勇又征集村民意见,有人提出搞养殖。养猪?麻羊?最后村里决定,以养麻羊为主。
2022年,兴隆村克服重重困难,先后共投入450余万元发展资金成立了黔北麻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建成一座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的麻羊养殖场,可存栏黔北麻羊1200余只。2022年,又继续投入资金170余万元,将村子的一所所废弃学校改造成如今的黔北麻羊综合加工厂。实现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同时,除了养殖场养殖外,陆勇还动员村中年轻人返乡创业,带动周边群众散养,待到出栏时,村里负责收购。“销路不愁,群众就没有后顾之忧”。
因养殖麻羊效益高,吸引了朱斗跃,朱兴平等一批年轻人也回乡养殖麻羊,如今,他们都是养殖大户。“在家能实现十多万元的收入,比打工强。”这是朱斗跃的心里话。
在基层,推进一件事情并不容易,养羊合作社进行到后半段,很多问题显露出来,养殖户的责任心和能力参差不齐,一些羊碰到羊疫,这些都使得村民对统一分红不满意。陆勇也想不到尽善尽美的处理方法。
但他始终认为,需要公心坚持,更要坚持。
基层工作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同样的事情在不同的人身上结果是不一样的。“因为人的理解程度不一样,自身条件不一样,能力也不一样,自然而然,发展出来的结果也不一样。”陆勇会疑惑,会烦恼、甚至愤怒,但他知道不能就此不管,他要知道那些看起来不上进的村民哪里出了错,还要找到其他方式帮助他们。
这些年,他也挨过骂。有个单身汉喝过酒,当面骂他偏心,比自己条件好的人都有低保,为什么我没有?但他一件一件都去帮助村民解决,如今,漫长的相处、亲人一般的感情,让陆勇逐渐成了村民的自己人。
“我把他当哥哥”,村里有一个年轻人娶老婆,除了亲戚,只问陆勇的意见。
2024年,是陆勇到兴隆村的第8年。8年的日与夜,他的最好青春都在村里度过。当记者问他,如何给2024年作个年终总结。他说,“在四季的轮转中,在为村民服务的道路上踏实践行,在基层奋斗坚守的征程中砥砺初心,镌刻下无数熠熠生辉、珍贵难忘的独家记忆”。
陆勇说,这一年的独家记忆,大概是——
2024年,在“村中每一寸土地上”上,实现红梁种植1250亩,创历年历史新高。周家盖了新楼,田家换了汽车,董家又出了个大学生。李家媳妇爱唱歌了,张家婆婆喜欢笑了。
在“村中那一片片熟悉的山林”中,羊儿肆意奔跑,村集体经济比去年翻了一番。8年来,村中的年轻人从全部外出打工到如今回归30人返乡创业。群众每一句源自肺腑的诚挚感谢,都如暖流涌溢心间,让我愈发笃定为民服务的信仰,深知唯有将人民置顶于心,方能收获民心的簇拥、民意的托举。
2024年,在“一岗一责一坚守”中,实现“一汗一劳一成长”的奋斗记忆。乡村振兴任务艰巨,在这场“与自我的较量、与时间的赛跑”中,我不断磨砺自己的意志,提升自己的能力。那些灯火长明的加班夜,那些披荆斩棘的攻坚路,皆是我奋斗征途上的璀璨勋章,让我笃信不疑:唯有不懈奋进,方能在新时代的壮阔画卷上,绘就不负党恩、无愧人民、闪耀时代的绚丽篇章。
2025年,陆勇决定,试水视频直播,以主角身份直播兴隆村的日与夜。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何永利
一审 方勇
二审田洋
三审 欧阳海南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