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建行临沂沂州支行:共同守护 “银发”养老——为老年人量身定制反洗钱锦囊

发布时间:2025-01-06 17:08:24

在当今社会老龄化日益加重的背景下,犯罪分子正把目光锁定在老年人身上,通过利诱或利用亲情等手段,使一些老年人卷入诈骗、洗钱等案件。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些涉及老年人洗钱的相关案例,并为老年人量身定制锦囊。

一、老年人“明知”洗钱而参与——九位老人加入“跑分”团伙

68岁的庞某某在一次酒类促销活动上认识了侯某某,得知帮人走账就可以赚钱,一笔可以赚取手续费七八十元,且当日结账。利益面前,庞某某不问缘由主动参与,并在后续帮助发展下线。警方破获案件后,发现该团伙共有九位老人参与,年龄在62到68岁之间。

【温馨提醒】洗钱,是指将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通过各种手段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使其在形式上合法化的行为。洗钱是严重的经济犯罪行为,对国家、经济、金融、司法的危害性极大。老年人切不可因为眼前利益参与洗钱,否则将面临法律的制裁。

刚才介绍了老年人主动洗钱的案例,下面,为大家介绍下常见的洗钱陷阱以及以“洗钱”为幌子的诈骗案例。

二、老年人因“不知”而卷入洗钱——想领“扶贫款”,却为他人洗钱

吴大爷收到一份“乡村振兴”文件的快递,告知其有一笔国家扶贫款可以领取,吴大爷便和对方取得联系,本有一些怀疑的他被拉进一个叫 “乡村振兴交流频道”的微信群,看到“群友”成功领取扶贫款后,吴大爷也心动了。在被告知自己的银行卡需要“包装流水”才能收到款后,吴大爷毫不犹豫地将银行卡号提供给了对方,认为先收款再转出自己也没什么损失。在对方的步步诱导下,吴大爷在不知不觉中参与了洗钱。

三、老年人自以为“涉洗钱案”险被骗——陷入《冒充公检法》的诈骗陷阱

韩阿姨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某检察机关工作人员”,说她涉嫌一起案值 280万元的洗钱案,已被列为 “逮捕”对象,要求她将自己的所有钱款转到对方提供的银行卡里。因对方说出自己部分个人信息,加之紧张过度,韩阿姨相信了对方的身份和描述的事情,对“工作人员”言听计从。

除了让韩阿姨转账,对方还要求韩阿姨保密,且不要挂断电话,便于全程“监控”。好在转账时被银行工作人员发现异常并报警,及时阻止了韩阿姨被骗。

有这么多洗钱陷阱,那老年人该怎么办呢?别着急,反洗钱锦囊来啦!

1.对银行卡要“心中有数”,及时处理多余的银行卡,保留常用的几张即可,对于不再使用的银行卡应及时销户或挂失,以降低被犯罪分子利用的风险。

2.对借用卡者“拒之千里”不要向任何人出租、出借、出售自己的个人身份证件、银行卡或支付收款码,细想一下,什么交易非得用别人的卡?切记,任何“过流水”的行为都涉嫌违法犯罪!

3.对轻松赚钱要“加倍警惕”,“天上掉馅饼、地上有陷阱”对轻松赚钱的承诺要保持警惕,不要轻信。

4.对突发事件勿“独当一面”,诈骗分子团伙作案、经验丰富,往往演绎逼真、应答如流,遇到“公检法”“客服”等“权威人士”打电话,无论对方说什么一定要和家人商量。

5.对亲人违法勿“助纣为虐”,知道家人违法犯罪应劝导其悬崖勒马、主动自首,绝不可继续放纵甚至帮助洗钱。

(通讯员 尹雅雯)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