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救助站,谢谢你们把我姐送回来......”李巧玲(化名)弟弟激动地说。这份失而复得的喜悦,如冬日暖阳穿透阴霾,温暖了家庭,而李巧玲一家对西安市救助管理站全体工作人员也满怀敬意。正是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持之以恒的坚持,在寒冬为李巧玲铺就了一条爱与希望交织的温暖归家路。
2024年12月27日,经常走失人员李巧玲从西安市福利康复医院转介至西安市救助管理站。救助站迅速行动,医疗服务小组与寻亲小组第一时间同步开展工作。一方面密切关注李巧玲的身心状况,给予专业且贴心的医疗关怀;另一方面全力投入身份甄别工作,一心只为帮助李巧玲尽快与家人团聚。
然而,寻亲之路曲折艰难。李巧玲始终紧闭心门,面对工作人员关切的询问,她沉默以对。但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并未因此退缩。通过发布寻亲头条、采集 DNA、与公益组织协同排查等多种方式,全面排查每一条线索,并耐心陪伴在李巧玲身边,为她讲解救助政策,与她亲切地聊家常,试图以温暖和陪伴融化她内心的坚冰,但李巧玲始终没有任何回应,寻亲工作一度陷入僵局。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时,2025年1月2日,“缘梦寻亲” 工作室传来了希望的曙光。经人像比对,李巧玲的户籍地疑似宝鸡市蔡家坡另胡村。工作人员即刻与另胡村村委会取得联系,遗憾的是,得到的答复是查无此人。
为了加快寻亲进程,副站长洪亚朋当机立断,做出了亲自带队与李巧玲一同前往蔡家坡进村入户、实地走访的决定。
1月3日清晨,洪亚朋与两位工作人员带着李巧玲,一路疾驰向另胡村赶去。抵达村子后,众多街坊邻居仔细辨认,均称李巧玲并非本村人。村里有个同名的人,但那人近期一直在家。这一结果给寻亲工作小组泼了一盆冷水,大家心中难免有些失落。
关键时刻,洪亚朋急中生智,想到让本地村民用方言与李巧玲交流,也许能从中找到突破线索。这一招果然奏效。在村民们与李巧玲耐心交谈后,李巧玲突然蹦出“故郡六组”几个字眼。工作人员迅速在地图上查询,发现该地位于岐山县境内。他们毫不犹豫,驱车24公里直奔岐山县故郡镇。
到达镇上后,一家商户的老板一眼认出了李巧玲,告知工作人员,李巧玲曾与本地男性王利民(化名)共同生活,但二人并无事实婚姻。工作人员随即联系王利民,然而对方拒绝配合,称两人无事实婚姻,也不知道李巧玲的户籍地,随后便挂断了电话。
无奈之下,工作人员向故郡派出所求助。民警们热情相助,展开了全面细致的查询,可惜未能找到有效的户籍信息。幸运的是,查到了王利民儿子的电话。工作人员抓住这一线希望,拨通电话询问:李巧玲与其父亲生活期间是否提到过户籍地或其他地址?对方回忆说,李巧玲好像提到过凤翔彪角镇。
工作人员立刻拿起地图,与李巧玲聊起彪角镇,试图唤起她对家乡的记忆。令人惊喜的是,先前一直沉默的李巧玲,眼神中突然闪烁出光芒,嘴里冒出一句“李家”。工作人员在地图上惊喜地发现凤翔县有个李家堡村。“走,出发去李家堡村看看!”大家异口同声地说道。
到达李家堡村后,工作人员询问十几位村民,这些村民均表示不认识李巧玲。但工作人员没有气馁,迅速调整策略,将询问重点转向与李巧玲年龄相仿的村民。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一位女性村民认出了李巧玲,告知工作人员李巧玲的真实姓名是李改娥(化名),家里有两个弟弟,并提供了其弟弟的联系方式。经与村委会及其弟确认,李巧玲确系李家堡村人,其弟也愿意照护,帮扶李巧玲回归家庭。看着李巧玲和弟弟相拥回家的背影,西安市救助站洪亚朋欣慰地说:这一切值了......
李巧玲的成功寻亲,只是西安市救助管理站众多暖心故事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西安市救助管理站积极发挥区域中心站优势,搭建寻亲送返平台,精准锚定甄别寻亲的痛点难点,大胆创新,总结提炼出“甄别寻亲 3.0 版本”。该版本从言语沟通、生活习惯剖析、背景修复、互联网 、资源整合等多维度对走失人员开展寻亲工作。通过与各方力量紧密合作,利用先进技术和科学方法,大大提升了甄别寻亲的质效。2024 年西安市救助管理站已累计为870余人寻亲成功。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毛蜜娜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相关热词搜索:家园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