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孙淑玉 通讯员 丛冰
1年、18个县市区、1600多个村,一连串的数字真实地记录了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青年医师纪云鹤的援藏之路。
背着氧气瓶走村串户进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筛查,有的放矢地对日喀则各单位进行心理讲座及心理咨询,对当地转岗医生及疾控中心人员进行诊疗指导,跨越4000余公里的医疗援助,不仅给当地留下了带不走的医疗队伍和治疗经验,也为藏鲁情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跨越千里的“送医上门”
从黄海之滨的魅力之城烟台,到祖国边陲的“云上边城”日喀则,纪云鹤跨越千里的“送医之旅”漫长而艰辛。
2023年9月9日,根据日喀则市委和山东省第十批援藏干部中心管理组提出的人才需求,纪云鹤受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委派,奔赴西藏日喀则市开展为期一年的医疗援助工作。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是爽朗的东北姑娘纪云鹤援藏的初衷。彼时,她对西藏的了解还停留在“朝圣之地”,接下来要怎样的困难和挑战,她心里并没有底。
猝不及防的高原反应是西藏给纪云鹤的第一个“下马威”。进藏前,为防止“高反”,家人和朋友为她准备了满满一袋药,从安眠、防过敏、腹泻药到各类维生素应有尽有,但依然无济于事。第一次站在海拔近4000米的“云上边城”讲台,为当地干部讲授心理健康课时,纪云鹤还是没躲过缺氧的“偷袭”,她边吸氧边讲课的场景让当地很多人印象深刻。
身体上的不适,并没有阻碍纪云鹤和同伴们的医疗援藏之路。为尽早完成日喀则市18个县市区的严重精神障碍患病率、在册管理率筛查,并为当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专业的诊疗及管理,大家很快踏上了横跨18.2万平方公里的漫漫送医路。
在入户随访中,纪云鹤(左一)对患者家属进行用药指导。
背着氧气瓶奔波在海拔4000米左右的青藏高原,突发状况时有发生。筛查路上,纪云鹤和同伴曾遇到一名癫痫导致的精神障碍患者,虽然日常生活中他能完成放牧牛羊等工作,但因抽搐频繁且伴有脾气暴躁、不能坚持用药等情况,男子的病情不断加重。有山东“门巴”上门,给他年迈的母亲带来了希望,老人希望能将儿子免费送到隔壁林芝市的私立医院进行治疗。谁知,在沟通了解病情途中,这名患者突然情绪失控,好在当地村民及时制止,才化险为夷。
为克服高原反应,纪云鹤(中)一边吸氧,一边坚持工作。
尽管这样的“惊险时刻”并不少见,但纪云鹤始终没有退缩。进藏一年,纪云鹤和团队一行5人,克服严重的高原反应,两次深入走访日喀则18个县市区,1600多个村,高效完成了日喀则疑似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筛查工作,新增确诊严重精神障碍人数423人,复诊在册人数1437人,共接诊2350余人次。严重精神障碍患病率从1.61‰提高到2.34‰,在册规范管理率从90.59%提高到99.68%,在册患者规律服药率从80.48%提高到96.99%,这些工作得到当地认可。
倾囊相授打造“带不走”的医疗队
筛查只是第一步,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人才队伍,共筑高原心理健康防线,才能为受援地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纪云鹤为当地转岗医生和疾控人员授课。
刚到日喀则之际,纪云鹤就在当地组织部开展“送关怀 健康向心行”心理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随后在白朗、江孜等县区对当地干部进行讲座及咨询,并应当地公安邀请至日喀则市公安局、交通局、110指挥中心、警犬基地、技术侦查大队等进行心理讲座及咨询。去年5月,作为精神卫生专业唯一的女医生,纪云鹤又受邀到日喀则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妇女儿童方面心理问题及罕见病》的专业讲座。同年8月,她和团队又开始对当地转岗医生及疾控中心人员再次进行了专业培训。
有问必答、倾囊相授是这群山东“门巴”给当地医生和疾控中心人员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受当地医疗卫生条件限制,日喀则市并没有专业的心理医生,转岗医生和疾控中心人员承担精神疾病治疗工作。援藏期间,纪云鹤不仅要在日常接诊过程中,对当地医生进行精神疾病的问诊、诊断及治疗的现场教学,还要采取传帮带的方式,从精神疾病最基础的症状学到本地常见病的认识与处理,帮助当地医务人员梳理医学思维。此外,他们还要兼顾公卫医生的职能,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日常随访及建档内容要求等融入到日常带教之中。
纪云鹤和队友们尽心尽力将优质的心理健康诊疗留在当地,也确实给当地患者和医院发展带来了希望。一名40岁的当地女子因无法承受丈夫突然去世的打击,患上了双相情感障碍,药物治疗不见效,家人无奈只能将她绑缚在家中照料,女儿也因此无法继续求学之路。走访中发现问题后,纪云鹤通过药物调整并联动当地医生进行随访,给予女子极大的心理支持,第二次上门走访时,女子病情日趋稳定,逐渐恢复正常生活,其女儿也顺利返回大学深造。
在日喀则康马县,纪云鹤(中)对疑似精神障碍患者进行筛查诊断。
“我们能做的有限,当地精神卫生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纪云鹤坦言,援藏期间她和队友们时常觉得时间和精力不够用,既想快速完成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筛查,又想努力为更多患者提供正规而持久的治疗,还想在最短时间内将先进的诊疗技术和理念留在当地,常让她觉得有心无力。但一例又一例日渐好转的患者又给了她莫大的动力,看着患者病情稳定回归家庭和生活,纪云鹤又会干劲十足。
难以割舍的双向“精神奔赴”
当初懵懵懂懂踏上援藏之路的纪云鹤不会想到,自己会和西藏有过多的牵系。但在日喀则的一年间,却给她留下了太多的牵挂。
一次外出,担心同行人高反不适,纪云鹤特意背上了3L的氧气瓶,经过山坡转弯时,她突然听到有人高喊求救。救死扶伤的本能让纪云鹤想都没想就冲了过去,走近一看才发现是一名老年旅客中途晕倒,她的爱人和女儿吓得手足无措,只得哭喊求助。见状,纪云鹤和同伴经过前期检查和处理,立即为其安排吸氧。3分钟后,老人顺利醒来,他们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了下来。这次意外的“救命之旅”,让纪云鹤和西藏间有了更多牵系。尽管已经返烟半年多,她依然会不时梦回高原。
返回工作岗位后,周围很多人也都发现了纪云鹤的变化,原本有点急的她步调慢了下来,与患者沟通交流时也更多了些耐心和呵护。
尽管很少和外人主动提及,但纪云鹤知道,这变化也跟援藏的一段经历有关。走街串巷进行走访筛查时,有一个画面曾深深刺痛过纪云鹤。在日喀则乡间的一处小院内,她亲眼目睹过一名男性患者被铁链锁住,勉强活着的场景。“饿了就喝青稞酒,家里人几乎不和他说话”,因为太久不洗澡,近身和这名患者接触时,纪云鹤甚至都看不清他的模样。
纪云鹤到病房陪患者聊天。
“很多时候都会觉得特别无力,所以更想加倍对自己的患者好一点。”回到烟台后,纪云鹤把对西藏当地患者的牵挂与惦念,转化成了呵护本地患者的动力。经常到病房陪患者聊天,从患者的实际需求出发积极和家属沟通联系,也会在日常生活中给没人照料的患者准备零食和水果,她希望能在治疗效果提升的基础上,给患者更多“心”的关爱。
更多牵系还在继续。虽然人已经回到了烟台,但是纪云鹤跟日喀则当地患者和医生并没断了联系。遇上疑难杂症,当地医生依然会通过微信求助,也有患者在复诊时惦记这位来自烟台的医生,希望能听听她的专业建议。
一次援藏行,一生西藏情。对纪云鹤而言,这段宝贵的援藏经历让她收获了成长与锻炼,更让她懂得了医者的价值。而她援藏路上的尽心付出,也是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众多医务人员的一个缩影。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不断提升专业技能,持续优化服务内涵,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在打造区域医疗卫生新高地的同时,也将发挥自身优势,辐射更多患者,为广大群众的心身健康保驾护航。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