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同济大学副校长娄永琪:对城市治理而言,不管什么,有时比管什么更体现水平
1月16日上午,上海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举行主题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专题会议。
市政协常委、同济大学副校长娄永琪提到,可以部署创新文化社会基础设施,浸润式赋能全球科创中心。
他说,全球科创中心城市往往同时也是世界一流文化中心城市,现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出高科技初创企业从郊区聚集到中心城区和城市群的趋势,在这个进程中,文化发挥了两个效应,一个是磁石效应,一个是发酵效应。“培育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乐观向上的环境,对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宽容度比技术、人才更重要,对城市治理而言,不管什么,有的时候比管什么更体现出水平。”
上海要继续培育新质生产力所需的创新文化和生态。上海除了经典文化之外,要大力发展与这座城市的科创、产业以及创新的精气神紧密关联的文化。文化的创新性往往可以通过像科技、经济、产业的扩散转移和转化。
具体怎么去做?娄永琪认为,可以结合15分钟生活圈部署文化和创新的基础设施。相对于技术基础设施,创新和文化社会基础设施的作用不可小看。除了博物馆、美术馆、剧院、音乐厅、画廊、艺术人文空间等,上海可能还需要更多的动态参与式的、混搭的,非正式的新型文化和创新社会基础设施,比如说创客实验室、生活实验室、新型孵化器等创新和社会基础设施。
“上海公园总数即将超过1000座,同时上海也可以系统的去建设1000个小而互联的面向全社会的新型文化和社会基础设施。”娄永琪说,在空间布局上,可以结合社区公园、博物馆、美术馆、学校等,比如上海大剧院,混搭才能出创新。“高校是打造这种文化和创新的社会基础设施的重要力量,我们可以凝聚一批创意社区,释放创造力到城市的每个角落,这样上海不仅有了科创引擎,也有了分布式的科创引擎。”
责任编辑: 小云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