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互联网最热闹的事件莫过于大量TikTok“难民”涌入中国的社交app小红书,上一次“小红书”在美国这么流行还是1968年……
大批美国的普通网民怀着忐忑而新奇的心情进入中国的社交平台,起初还担心中国网民会“讨厌”或者“拒绝”他们,然而,迎接他们的却是中国普通网民热烈的欢迎。双方借助翻译工具进行了友好的互动与交流,“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口号在这一刻具象化。
亲切的问候之后,两国网民在小红书的评论区开始了教育、医疗、住房账单的“对账”,各种各样的信息壁垒在这一刻至少被“暂时”打破。
小红书页面截图
以前笔者为了批判新自由主义,抨击教育、医疗、住房“产业化”主张,曾经介绍过美国的这些情况。然而,总有一批自由派在下面骂笔者“造谣”。这下美国人民自己出来现身说法,中国网民总该相信了吧?
笔者此前部分文章页面截图
其实,这些不过是资本主义的“河对岸”的冰山一角,是资本主义发展到极致的“正常表现”。西欧国家还残存着的“福利制度”,不过是二战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以及西欧诸国无产阶级斗争的“遗产”;而正是因为麦卡锡主义的清剿,导致美国的左翼运动一直没有建树,从而让美国保持了一个“正常资本主义”的状态,并且在撒切尔-里根主义登台上变本加厉。
在过去四十年间,随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西欧国家的这些“福利制度”正在被大幅削减。一个奇葩的现象是,这些残存的“福利制度”在国内互联网被抹黑为“养懒汉”,被描摹为“帝国衰落”的原因。
在对账之外,中美两国的网民还核对起了彼此的工作时长。中国网友控诉996,美国网友则控诉他们的底层工薪阶层算上通勤时间从早上4点出门,要工作到晚上9点回家,一天打两份工甚至多份工,才能维持基本生计。
于是,有些人又借此来为996辩护了,声称“只有打工人奋斗才能维持一个国家的繁荣”,再次嘲笑起了“懒惰的欧洲人”,掩盖了大洋彼岸的两个国度一边是打工人无休止的加班、一边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基本事实;而生产相对过剩发生的原因正是生产资料私有制下严重的贫富分化。
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笔者举一则身边的例子。笔者的外甥很快面临高考选择专业,因为他的数学成绩尚可,笔者建议他选择人工智能方向,然而笔者的姐姐对于互联网大厂的加班现象以及“35岁优化”早有所耳闻,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这么卷。
笔者的朋友白头豕在某头部公司从事相关工作,介绍过该领域的一些状况。
AI 技术发展进步一直是由技术派主导的。神经网络技术的诞生,以及OpenAI做出大模型,都是技术理想主义者们不受短期利润驱动的孤独探索。然而,技术理想主义在资本主义主义私有制下再一次碰壁。
随着OpenAI 大模型和ChatGPT的成功,垄断资产阶级裹挟着大量资本和人力纷纷涌入。大资本进入之后并不是在做新生产力,而是为了低垂的果实做同质化竞争。这一幕在历史上无数次发生,在技术革命的前夜一次又一次出现,依然没有逃脱马克思关于资产阶级为了垄断优势会认为阻碍生产力发展和技术进步的经典论述。
而在国内,这种现象表现得更为明显。大公司为了圈占市场,在对话机器人的产品应用方面颇为用力,豆包、文心一言等项目动辄投入几百人上千人的研发团队,实际上主要工作量仍然是大流量、高可用、链路稳定性这些传统工程。真正还算是前沿的比如实时语音交互,AI模型驱动的长程任务规划和执行,又或是可持续学习的知识和记忆能力等……仍然只有很小的核心团队在做,更不用说能接触到大模型训练的算法团队了。
这就导致大批公司投入大量人力,逼迫数字民工无休止地加班,却从事着重复性的(大模型套壳)、并没有太大价值的低效工作,在真正的前沿领域却与美国的头部公司差距越拉越大……
小红书上短瞬间出现的这种交流,对于两国无产阶级打破信息茧房无疑是有利的,却是两边的管理者未必愿意见到的。如果这种交流不被打断,资本家为延长工时编造出的种种谎言也将很快被戳破,“世界人民大团结”很快会快进到下一个口号:
比较有趣的是,笔者这两天在小红书上刷到了不少大洋彼岸的“Comrade”:
尽管他们与我们语言不通、文化背景不同,却因为“马克思”、“列宁”、“毛泽东”而亲切地连接在了一起。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