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打造文化新地标,“有了好盘子,还得装好菜”
近年来,随着上博东馆、上图东馆等建成开放,上海又多了一批文化地标。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上海大歌剧院、上海工业博物馆,建成上海文学馆,打造文化地标。在代表委员们看来,文化地标只有硬件设施远远不够,还需要丰富的内容供给。“有了好盘子,还得装好菜。”
市人大代表、上海图书馆馆长陈超指出,上海在文化发展方面依然存在短板,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文化设施建设及文化标志性符号的发掘和推广有待进一步加强,在顶级文体活动的供给方面仍显不足,限制了城市在全球范围内的知名度提升。
“文化地标不仅要有实体建筑的象征,更要有文化内涵和意蕴。”市人大代表、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书记郭庆松表示,上海有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等多种文化融合发展的独特优势,这些是上海文化地标的独特气质,需要做好有机结合与有效推广。
在市政协委员、景域集团董事长洪清华看来,上海有各类红色文化地标,应进一步做活红色文旅体验,更生动地表达上海精神,建议依托文创、科创等新技术,打造沉浸式主题研学、休闲度假新空间,让各类红色文化地标越来越火。
文化地标的内容质量优劣,观众和市场往往能给出直观的反馈。去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高度关注的一个文化现象是“繁花”效应;而今年,大家热议的另一个文化现象就是创下全球展览多项新纪录的“上博埃及展”。
“这说明,老百姓是愿意为真正高品质的文化消费买单的。”市人大代表、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说,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文旅业是流量型城市的入口,他建议相关部门应继续加大对文化的投入,构建与国际文化大都市相匹配的硬核体系;同时,各个文化主体也要积极主动作为,把握住“内容为王”的核心,创新更多的“打开方式”,将文化软实力转换成发展的硬实力。
在代表委员们看来,文化地标未必都是“高大上”的建筑,一家书店,也可以是城市文化气质的重要载体。民进上海市委在一份提案中建议,推动实体书店的转型,建立“书店 公共文化项目”的长效合作机制,支持书店与上海的公共文化项目结合,鼓励书店参与阅读推广、全民阅读活动等服务,并对书店承担文化推广责任的书店给予一定激励。
“福州路是最能代表上海书香气质的文化街区。”全国政协委员、朵云轩集团总经理朱旗调研发现,近年来,福州路的发展面临各方面挑战,应该有更清晰的定位,打造福州路书香文化新地标。他建议,通过在福州路营建书店空间、文化沙龙和新型阅读空间,打造全国新书首发和各类读书活动集聚区,打造365天的“上海书展”,打响知名度。
责任编辑: 小云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