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10
其实说是武斗,并非天天打仗。而是两派各自占据一片地盘,修起工事,架起喇叭,摆出一副对方即将进攻、而自己必定血战到底的姿态。那时经常收到一些传单,×××大血案!血洗××城!有的地方还要为革命烈士修建纪念碑,悲壮无比。后来一了解,基本上是夸大其词,两派之间的宣传攻势而已。
回想起来那个时代的武斗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谁也不去触动那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单位,供水供电通信交通样样正常,商店照常营业,矿山照常生产。在一个单位里,哪一派占上风掌了权,哪一派就负责既抓革命又促生产。也就是说,谁抓了革命权,谁就有了生产调度权,那种两派打仗破坏生产的情况是很少发生的,并不像后来宣传的那样。即使在最混乱的几个月里,我们姜政委担心的那些严重事态也没发生过。其中的道理也很简单,谁破坏了生产谁就失去了道义上的合法性,也就失去了群众支持,那时的群众舆论是很厉害的。所以造反派头头一般都是身穿工作服,随时要去生产第一线表现一番的。
到了1968年夏天,以中学生为主体的红卫兵运动事实上已经进入尾声。除了像肖明那样的少数头头介入了社会上的两派斗争,大多数学生基本上都在参加军训,他们对T市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历史没有多少兴趣。再过几个月他们就上山下乡当知青去了。而大专院校的学生1968年就开始陆续分配工作,他们的注意力就更多的转向了个人前途。所以今天的人们把红卫兵说成是文化大革命的主角,说起文革就是跳忠字舞的红卫兵,她们穿着军装抡着皮鞭到处打人,而且一说就成十年动乱,基本是牛头不对马嘴。把历史妖魔化就能说明自己清白?历史是多数人的足迹,这些说辞只是蒙骗后代麻醉自己而已。
文革真正的主角在共产党内,在领导干部队伍中。
社会上的所谓两派,也并非根本理念的对立,他们都宣布自己是为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而战,都是反对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但问题是,他们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不是太多而是太少,甚至是根本不了解什么是资本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情况下在揪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T市的历史不算长,五十年代才建市,到今天才半个世纪多一点。那时,这儿是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苏联援建的156个大型项目中的一个。所谓的市,其实就是一家大型联合企业,二十几万建设大军使它突然成为了一座城市。那时T市的经济地位和鞍钢差不多,公司总经理是冶金部副部长兼的。它的知名度不高是因为当时有色金属还被认为是战略物资,还处于半公开状态。所以有一度它还是个行政特区,是一个政企合一的领导体制。当然,和今天沿海的那种经济特区是不一样的。
市委大院座落在一片树林中间。冬青和白杨连成了排,把这个院子自然地分割出来,成为一个闹中取静的地段。院子里是那种一栋一栋的旧式平房,每座平房外还有一圈树,小叶榕或者三角梅。间或,还长着几株广玉兰,春天的时候这一带的广玉兰开花特别招人爱。早年,五十年代,这个大院是苏联专家的招待所,是本市最好的建筑群。那时每年都有上百名苏联专家来来去去。
苏联专家走了以后,这儿是市委交际处,当宾馆用,再后来才成了领导机关的办公场所。能成为这里的主人,本身就是一种象征。
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尽管建市历史不长,可也在腥风血雨愁云惨雾中过了十几年。每一次“阶级斗争”,每一次“路线斗争”,每一场政治运动,都有一批人倒下。北京有什么“集团”这儿就有什么分支,北京有什么分子这儿就有什么分子,连北京有“三家村”,这儿也有“三家店”,北京有“军事俱乐部”,这儿也有“反党俱乐部”。被判刑的,被劳教的,被人暗杀的,被迫自杀的,甚至还有被集体枪毙的,全都有。
真正了解T市的历史就可以明白,几乎所有的争斗所有的相互绞杀都不像结论说的那么严肃。它们既不阶级,也不路线,甚至连政治斗争都上不了档次。所有的争斗就是为了一个字:权。谁在这个地面上说话?谁嘴巴大谁说话。谁嘴巴大谁就有了真理的解释权,谁就能在严酷的环境中生存下来。于是他们都会借助每一次政治运动每一句时髦口号,把对手打倒。而且仇恨升级,日积月累,你死我活。
所以,市委阶级斗争盖子底下并没有多少新鲜事,两派看似斗得你死我活,对革命委员会的筹备委员会高叫着“好得很”或者“好个屁”,其实都是围绕着历史上的恩怨纠葛在展开。好派和屁派的背后都站着一批干部,我们把他们叫做“长胡子的”,他们才是左右T市路线斗争的内在力量。在历史上挨过整的,自然就说(革委会)“好得很”,曾经整过人的自然就说“好个屁”。尽管造反派都不承认背后有黑手,都认为自己是精神独立的,但内里的思想逻辑却是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一脉相承。
在今天60岁的我看来,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根源就在于经济活动的单一。当时T市说起来也有市委和政府,但政府真正能获得财政支持的只有有色公司一家企业,而这唯一的一家企业却是中央部属的。企业大,干部级别就高,根本不把地方党委放在眼里。他们嘴巴上说,你们不要把有色公司看成什么了不起的公司,只要把我们和百货公司盐业公司同等对待就心满意足了。实际上心里总是认为没有有色公司也就没有这座城市,是他们在养活市委市政府。
问题是地方党委既然存在了,地方官就希望有所建树,希望地方民生有所发展。有建树就要有钱,要钱就要有权。党管干部是个原则,党没有钱,但党能管干部。这样每一届市委书记都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改造企业党委上,安插自己的人,以实现市政利益诉求(不是个人利益)。这种由体制带来的天然矛盾被掩盖在历次政治风浪中,演出了一幕幕人间悲剧。在这种状况下进入了文化大革命,清算历史旧账,纠缠人事脉络,其结果可想而知。
我们支左干部是外来户,没有历史瓜葛,干吗要往这个烂泥塘里跳?而且理清历史上的恩怨纠葛,非但没有可能,也绝对没有必要。当然,这样的认识是不便说出来的。他们谁都不会承认自己是为了利益在战斗,他们都是捍卫毛主席的,都高尚得很,纯洁得很,只有主义没有功利。复杂就复杂在这儿。
现在要成立革委会了,要巴黎公社了,要三结合了,三结合的革委会就意味着三股力量要平分权力了,谁的分额多谁的力量就大,所以两派之争说白了就是在筹委会中的份额之争。
我们姜政委用一个小故事来教育支左干部,不要偏袒任何一方,但又要注意政策和策略。这个故事说,几个秀才看见一群狗争抢肉骨头,苦于无法用文学语言来描绘这件事,既能道出这个事物的本质又不直接说出这个词。结果是,秀才想不出的文学语言被村妇一语道破:黄将军黑将军(狗),为国(骨)母争得气啉啉。这话后来不知怎么就传出去被造反派知道了,因此受到了两派的共同批判。
姜政委一生气,你两派不是闹吗?没完没了了吗?好,他一个报告打上去,T市实行军事管制,他自任军管会主任。两派头头全部进学习班学习,让你们互相揭发互相批判,什么时候没脾气了,什么时候再来谈成立革委会的事。
我们姜政委说,这好比两个醉汉在打架,拉架的人是分不清哪一拳正确哪一脚错误的,我当然要一碗水端平啦。
一碗水端平,就是当时支左部队应付两派的内部政策。后来这个经验被省支左指挥部的首长广泛推广,全省都实行一碗水端平。据说这句话还受到了毛主席的表扬。这位首长开十大的时候选上了中央副主席。
姜政委,确实有水平。还是说正题吧。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