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祥明 主任医师,浙大儿院心脏外科主任,医学博士。国家心血管外科先心病专委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胸心学会分会常委,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美国国家儿童医学中心访问学者。 专业方向:复杂先心病外科治疗。
笔述专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心脏外科 范祥明主任医师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每个妈妈都希望能孕育一个健康的宝宝。现在检查仪器和技术越来越先进,有的准妈妈会在产检中发现宝宝有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要放弃不完美的孩子,还是让孩子承受手术之痛?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这些因素
可能导致孩子出现先心病
先心病发病率8‰-12‰,排在所有出生缺陷的首位,是导致儿童死亡和残疾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母婴健康和出生人口素质,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临床上常见的先心病分为非紫绀型先心病和紫绀型先心病。非紫绀型先心病有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等;紫绀型先心病有法洛四联症、肺动脉闭锁及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等。
先心病的发病原因简单来说分为遗传因素以及环境因素。
遗传因素是指先心病的发生跟某些染色体或者基因片段的变异、缺失或重复有关系。
导致先心病发病的环境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母体因素,另一类为外界环境因素。前者包括母体宫内感染、妊娠期疾病及用药、母体行为习惯(吸烟、饮酒)等;后者包括空气及水污染、化学污染、物理辐射等。
因此,加强孕前教育、孕期保健、孕后筛查等措施有利于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可减少先心病患儿的出生。
胎儿有先心病,孕期应该怎么做
如果产检发现胎儿患有心脏疾病且要求继续妊娠的,孕28周之前至少复查一次胎儿超声心动,再做一次疾病评估,孕28周以后继续妊娠的需根据心脏病类型2-4周复查一次,根据复查情况再决定下一次检查时间。
胎儿心律失常可通过母亲给药检测胎儿心律变化,开始治疗时需住院,平稳后可出院门诊随访,治疗初期需每天胎心监护,每周一次超声心动,注意孕期母亲的全身状况。
胎儿在宫内一般可存活至足月或临产,随访过程根据病情变化做相应的改变,如出现心力衰竭进行性加重,卵圆孔、动脉导管提前闭合等情况,需及时终止妊娠(晚孕期)。
先心病的胎儿“留”还是“流”?
并不是一发现胎儿有先心病就要选择人工流产放弃胎儿。有些简单心脏畸形如卵圆孔未闭、动脉导管未闭等,随着年龄增长可能会自愈;而无法自愈的先心病,绝大部分可以经过手术外科矫治,获得满意的效果。
但对于严重复杂畸形,如肺动脉闭锁、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等,不同患儿的疾病分型和临床表现有很大差异,有些可以通过一次或两次手术矫治,有些则可能没有手术机会。
所以,发现胎儿患有先心病后,孕妇应及早寻求多学科会诊和产前咨询,接受多学科评估和产前产后一体化管理,并在多学科医师指导下,做出合适的妊娠决策。建议孕妇去有先心病治疗条件的医院生产或者尽早将这个孩子转运到有治疗条件的医院。
有些妈妈看到胎儿诊断为唇裂、一个肾脏、足内翻、侧脑室增宽等就想立即终止妊娠,这是不允许的。有些畸形并非致命,对胎儿健康本身并没多大影响,有些可以通过手术纠正。比如胎儿少一个肾,他当不上运动员,但这不影响他当一名音乐家、哲学家或物理学家,也不影响他未来的正常生活。
除了单心室等复杂先心病以外,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等简单先心病都能手术根治,患者可以拥有与正常人一样的寿命和生活质量。心脏内强回声、心包腔少量积液、动脉导管增宽、房间隔膨出瘤等都不应该进行引产。
胎儿有先天心脏血管缺陷的风险只有不到1%,而且这1%中绝大多数都是临床医生能够治愈的小问题。胎儿超声报告里的大多数是小的和微不足道的问题,比如心脏内点状强回声或者小的室间隔缺损,出生前或者出生后很快会消失而不会引起任何健康问题。
降低先心病风险,做好这几点
保护胎儿的最好方法是妈妈要保持心情愉悦,尽量早点结婚生孩子,怀孕前服用含叶酸的复合维生素片,这些都可以降低宝宝患先心病的风险。
胎儿医学是循证医学,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我们一定要敬畏生命。很多以前听上去很可怕的疾病早已不是不治之症,现代医学已能让绝大多数孩子的出生缺陷得到很好的治疗。有许多存在出生缺陷的孩子经过专业治疗后都恢复了健康,他们顺利求学、工作,和同龄人一样正常生活。
因此,产检的时候发现宝宝心脏有问题,家长不要紧张焦虑,也不要盲目做决定。如果真的遇到了“留”还是“流”的难题,不妨走进胎儿咨询门诊,先咨询专科医生,得到权威答复后,再做决定。
轻易终止妊娠是对生命的不尊重。家长和基层医生对先心病认知需要进一步提升,相信政府和社会的关爱也可以帮助绝大多数先心病宝宝得到救治。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