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健康问题。那么,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有哪些?如何检查和预防?补钙是否真的有效?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话题,我们采访了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关节外科副主任潘沨来为我们解答这些疑问。
潘沨告诉记者:“骨流失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在初期常常没有明显症状。”然而,随着骨量的不断减少,骨骼变得脆弱,骨折的风险显著增加。那么,骨流失到什么程度时,我们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及时就医呢?
潘沨介绍,骨流失分为三个阶段,当骨密度检测结果显示T值在-1.0到-2.5之间时,意味着骨量已经开始减少,虽然此时尚未达到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但已表明骨骼强度有所下降,骨折风险开始增加,对于这一阶段的患者,应引起足够重视,采取措施防止骨量进一步流失;当T值低于-2.5时,则可诊断为骨质疏松,此时,患者应立即就医,接受专业治疗,以减少骨折风险;如果T值低于-2.5且患者已有骨折史,说明骨骼状况已十分危急,骨折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长期卧床导致的血栓、肺炎等,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龙飘
编辑 李娟
二审 杨韬
三审 覃淋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