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1月26日讯(记者 潘亚妮 通讯员 宗绪昌)1月25日,农历龙年的腊月二十六,山东省平度市凤台街道幸福里社区东潘家疃网格村格外热闹,锣鼓声响彻整个村庄,8名少年儿童每人手里捧着一盏写有“光荣人家”的“光荣灯”走在前面,村干部、村民代表、小学生一起敲锣打鼓,带着福字、花生油、大米、酒等慰问品,敲锣打鼓,来到8户军属家中,为他们挂“光荣灯”,送上全村人的温暖和祝福,以感谢他们对祖国国防事业作出的贡献。
“这是村里送来的‘光荣灯’,可以从大年三十一直亮到正月十五。”平度市东潘家疃村军属李玉奇,女儿李杨润雪2021年从青岛红星科技学院大一学生报名应征入伍,也是全村历史上走出的第一个女兵。李玉岐擦拭和检查家门口那盏用亚克力材料制成的“光荣灯”。李玉奇之所以格外关心这盏灯,是因为今年全村就有8户人家悬挂“光荣灯”,这让他感到特别光荣。
“东潘家疃村从1951年开始,到今年74年了,一直有个好传统,就是每年除夕前,都给村里现役军人军属家送个‘光荣灯’。 我是第10任‘接棒’送灯的村党支部书记,尽管村党支部换了一届又一届,但送‘光荣灯’ 从没断过,这早就已经成了全村人的习惯和传统,不管村里再怎么忙,也不能落下这件事。”据村党支部书记李玉洲介绍,现在生活好了,除了送灯,村委每年也一块给送一些米面油等慰问品,还组织小学生一起参与,把这个好传统让孩子们记在心里、延续下去,好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据了解,东潘家疃从1951年开始送“光荣灯”,当时,“光荣灯”由木板制作成一个五角星,用粉红纸糊上,中间用毛笔字写上“光荣人家”四个字,底部放上蜡烛,挂在烈属军属的门前。1958年以后,“光荣灯”由原来的五角星改为由4块木板做成一个敞口的长方体,正面用粉红纸糊上,中间用毛笔写上或贴上“光荣人家”四个字。2020年送的“光荣灯”由原来用木盒制作糊上粉红纸点燃蜡烛,改用亚克力板制作,安装上充电感应灯,精致、美观、喜庆。
东潘家疃村共140户、552人,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已有40多人参军。据东潘家疃村党群网格员李辉介绍说,现在,全村就有8名现役军人在部队服役。往年送“光荣灯”,他们都组织党员、村民代表参加,敲锣打鼓,近些年还组织小学生一起参与,就是为了让孩子们耳濡目染,把这个好传统记在心里、延续下去,好传统绝不能丢,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东潘家疃村村主任李雪城表示,如今的 “光荣灯”,已不仅是一盏灯,它还凝聚了村民对军人的尊崇之情,照亮了村里人的爱军拥军之路。2020年,该村被平度市委、市政府评为双拥模范单位。
责任编辑:刘亮亮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