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新春走基层 | 年货清单变化的背后

发布时间:2025-01-26 17:09:23

1月14日午后,冬日阳光洒在黔东南州从江县高增乡传统侗寨占里村,村民或房前屋后大扫除,或缝制春节新衣,或烹制年糕……年味渐浓。

杨远荣跟女儿、儿子坐在院坝里晒太阳,身后自家的小卖部里,妻子潘婢出坐在缝纫机前一边赶制春节期间一家人参加村里活动的侗族新衣。

离农历春节只有十几天了,杨远荣打算过两天和女儿去一趟县城,把年货买了。说话间,杨远荣进屋拿出本子和笔,和往年一样,照例由他口述,女儿记录,拟一个购买清单,以免购买时有遗漏。

“除了鞭炮、猪肉一些必须的东西,今年咱们买几斤牛肉,多买点水果,给你们姐弟买点零食,咱们家7口人每人买一件衣服。”

杨远荣的话让女儿既喜又不敢相信。

在杨艳娇20年的成长记忆里,家里一直过得不容易:爸妈没有文化,在家种地收入不多,爷爷奶奶身体不好,叔叔这几年生病开销大,弟弟智力障碍成为一家人的心病。一直以来爸爸杨远荣花钱“抠抠搜搜”的。

脱贫不脱政策,帮带做到实处。自2021年以来,从江县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将群众增收作为出发点,多举措带动群众实现共富。

政策扶持、党组织帮带。杨远荣一家的收入逐年增加:解决了公益性岗位,每月工资1600元,种植香禾糯,参与村集体产业分红,村里推荐到县城打零工。2024年5月,在村“两委”帮助下,杨远荣还将自家一楼收拾出来开起了小卖部,一个月收入在4000元左右。

“我卡上现在有4万块钱的存款了。”杨远荣一脸得意,还拍了拍衣服口袋里为购买年货提前准备好的3000块钱告诉记者,今年买年货的钱比往年翻倍了。“政策好,又有干部帮衬,以后还会越来越好。”

杨远荣一家开心地商定了年货购买清单,而在400多公里外的铜仁市松桃自治县长兴堡镇白果村,脱贫户石金蓉趁着镇里赶集,一大早背着背篓到集镇,对照前一天一家人商定好的清单采买年货。

父母和三个孩子各一套新衣、牛羊肉、糖果、对联、灯笼……不到一个小时,年货清单上的东西还没买完,石金蓉的背篓就已经装满了。

“往年一个背篓刚好装完,今年买的东西多。”集镇离家不远,石金蓉决定先回家,改天带着丈夫再来买。步行到家门口,丈夫麻长友带着两个孩子迎了上来,一家人开心地将东西一件一件地拿出来,孩子们更是高兴地现在就要穿新衣服。

这几年,一家人这样开心过年的场景已经久违了。石金蓉很是感慨,2021年,第二个孩子不幸被查出白血病,这让刚脱贫正欢喜开启幸福新生活的一家人一下子背上了心里忧虑和治疗经费带来的双重枷锁。

群众有所需,干部有所为。白果村不断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机制,将石金蓉一家纳入重点帮扶户,为石金蓉解决了公益性岗位。同时,按照铜仁市“强村富民”行动部署,松桃自治县结合实际,成县级“强村富民”公司,并相应在各乡镇(街道)成立27家分公司,充分发挥公司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产业作用,促进全县产业蓬勃发展,带动更多群众就近稳定就业。

麻长友在长兴堡镇“强村富民”公司的带动下,有了稳定的工作,一个月收入6000元左右。“加上还跟着村里发展李子、虎杖等产业,一家人一年累计收入差不多有10万元。”麻长友说。

“收入稳定了,孩子病情也有了好转,趁过年多买点东西,一家人热热闹闹的,真好!”渡过难关的麻长友和石金蓉还不忘感党恩,跟记者算起了政策账,“有农村合作医疗兜底报销,解决了公益性岗位,优先推荐就业,年底参与村集体分红,逢年过节村里慰问……”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幸福感是“算”出来的。新年新气象,在全省各地,越来越多和杨远荣、石金蓉一样的群众幸福指数不断上升。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孙蕙 华姝

编辑 晏惠轩

二审 张齐

三审 陈诗宗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