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文化中国行】青海:博物馆里过大年正成为新年俗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记者 崔永焘 实习生 祁晓晓 报道)1月29日是农历正月初一,新春的钟声尚在耳畔回响,青海省博物馆第一批客人已经如约而至,他们开启别具匠心的文化寻宝之旅,探寻博物馆里的河湟年味。
步入展厅,一场精心设计的文化探秘活动正在上演。工作人员将蕴含春节密码的答题卡化作“文化锦囊”,巧妙融入“丝绸之路上的青海”“彩陶故里”等常设展览。从“五福临门”的甲骨文释义到“祭灶”习俗的文物佐证,从青海社火面具的非遗密码到蛇年生肖的文化解谜,每个展柜都暗藏文化玄机。手持寻宝图的观众穿梭其间,或驻足凝视彩陶漩涡纹中的“卍”字符,或揣摩青铜鸠杖首与长寿文化的关联,展厅里此起彼伏的讨论声,仿佛千年文明在当代的生动回响。
“这个‘福’字里藏着多少文化密码?”在“墨香传福”体验区,书法家正在演示“五福”的不同书体。八旬老者带着孙辈挥毫泼墨,笔尖游走间讲述着“福倒(到)”的谐音智慧。转角处的非遗工坊里,土族盘绣艺人的银针翻飞,将蛇年纹样化作吉祥符;热贡唐卡画师则用矿物颜料勾勒出《九曲黄河灯阵图》,重现河湟古驿的元宵盛景。当现代科技遇上传统年俗,数字展厅里的AR春联创作、VR社火体验,更让年轻观众惊叹连连。
1月30日,正月初二,又一批游客在预约的时间走进青海省博物馆,开启蛇年博物馆之旅。来自西宁市的孙启方带着儿子来到省博物馆参观,“宝宝,你的声音要小一些,不要影响到其他的游客,这里的每件文物都在讲述着青海过去的故事,也以千年文明之光,照耀着我们每一个青海人的前行之路。”
自腊八节启动“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以来,青海省博物馆便开启“文化守岁”模式:腊月二十三的“五谷凝福”体验,让观众用喇家遗址出土的碳化谷粒拼贴年画;除夕夜的“文物跨年直播”,带网友云赏元代青花凤首壶上的祥瑞纹样;正月初五的“财神特别导览”,则揭秘馆藏“开元通宝”背后的丝路商贸史。
据介绍,春节前三天,已有超过3万人次走进省博物馆,近距离触摸文化脉动,社交媒体上“#博物馆里寻年味#”话题阅读量突破千万。从单纯观赏到深度参与,从知识获取到文化认同,越来越多的青海人正在把“博物馆里过大年”演变为新的年俗。
责任编辑: 小云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