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大学的科研人员或可把很多复杂繁琐的基础性任务、重复性任务交给机器人,人类研究者将更加专注于创造。未来大学将探索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新型协作模式,共同推动科学前沿的发展。对于许多科研工作者来说,人工智能将是大脑的“外骨骼”,可以成为教师进行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副脑”。当然,未来大学中的教师与科研工作者也应秉持人类高于人工智能的核心观念,通过多学科协作,对科技进步进行有意识的驯化,形成人工智能与教学科研工作者的良性互动。同时,全面培养学生驾驭人工智能的能力,基于机器属性与人机共生的创造力培养新时代人才,让人类能够与机器共同奔跑,而不是与机器赛跑。
(作者系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
来源 《光明日报》
策划创作 韦一茜
编辑 秦文竞 王瑶 徐吉欧
二审 张莹 杨春凌 王塬钧
三审 陈翔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