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在养老院过年成为老人们的新选择

发布时间:2025-02-03 13:11:08

原标题:在养老院过年成为老人们的新选择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万家团圆的日子。然而,记者却在南充市社会福利中心看到一幅“意料之外”的新春景象:一些老人早早与儿女团年后,选择回到养老院与“老伙伴”们一起过年。有活动、有伙伴、有气氛……在养老院过年,正成为老人们的一种新选择。

1月30日,农历正月初二。红色的灯笼高高挂起,精美的窗花贴上,迎春的福字映入眼帘,处处透露着春节的喜庆。在南充市社会福利中心,春节氛围正浓。福利中心为老人们准备了非遗手工体验、集福字迎福神、填写新春祈愿卡等“新春八天乐”活动,让老人们既能在游戏中感受浓浓的年味,又能接触学习新鲜事物,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享、老有所乐。

画脸谱、拼锦鲤、许心愿

养老院里过节乐趣多

正月初二,南充市社会福利中心为老人们准备的活动是手工制作锦鲤灯笼和戏剧脸谱。午饭刚过,福利中心的工作人员便开始准备。

下午3时,老人们陆续进入手工活动室,围坐在一起学习制作锦鲤灯笼和戏剧脸谱。制作锦鲤灯笼需要老人们自己把灯笼的部件模型拆开拼装,再将各个拼好的部件组合成一只只完整的锦鲤;制作戏剧脸谱需要老人们根据图例所示,在面具上描摹各种颜色,最终完成一张张戏剧脸谱。

“我们策划这些活动,既突出年俗年味,也考虑到老年人的需求。”福利中心工作人员任香南拿起锦鲤灯笼向记者展示时说道,尽管只是简单拼接,但灯笼的部件精细、数量众多,很锻炼老年人的手眼协调能力和专注力。

79岁的易琼芳婆婆特别喜欢这类活动。当天上午,她亲手做完了一个花瓶剪纸,用塑料膜封好放在房间里。在制作锦鲤灯笼活动中,她第一个完成任务。

“以前做过一些手工,但没做过这么复杂的。”易琼芳表示,如果让她再做一次,有信心比第一次更快完成。

在一旁的脸谱涂画组,几位老人正为先涂哪种颜色“争论不休”。“婆婆你手好稳哦!”在福利中心工作人员的鼓励下,一幅红脸关公的脸谱在一位老人手中形状初现。“先用红色是整对了的。”这位婆婆笑得合不拢嘴。

在祈愿卡上,老人们认真写下自己的新年愿望。“全家人幸福快乐”“新年安康”“春暖花开”……一张张祈愿卡上,写满了一句句真挚而朴实的祝福。这些祈愿卡被收集起来,挂在院内的“心愿墙”上,成为老人们新年的一份美好寄托。

伴老友、学新知、有所成

养老院里过节很热闹

这些活动不仅让老人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他们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收获了成就感。

93岁的刘成莲婆婆说:“没想到自己这么大年纪了还能学会新东西,很开心、很有成就感。”

刘成莲婆婆育有一儿一女,但她仍然选择在福利中心过年。面对记者的询问,刘成莲婆婆笑着解释道:“我们家早就团年了。孩子们出去旅游,我跟着不好玩,不如回到这里和朋友们一起欢度春节。大家有说有笑有事儿做,很开心。”

福利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像刘成莲婆婆这样有儿有女,仍选择在福利中心过年的老人还有不少。这种选择背后,是传统养老观念的革新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逐渐完善的结果。

根据老人们的实际情况,福利中心组建了夕阳红歌舞队、“艺缘堂”书画俱乐部等,老人们可以自由选择参加。刘成莲婆婆就是“艺缘堂”书画俱乐部的一员。偏爱书法的刘成莲说:“我年轻的时候没有什么文化,没有想到老了还能来学毛笔字。虽然水平不高,但每天都有进步,现在已经能写完一幅字啦。”

和同龄人在一起,老人们更加健谈活泼。一位老人坦言:“孩子们过年要应酬、走亲戚,我在家反而添麻烦。这里能和老伙计们下棋、打麻将、参加活动,比在家守着电视强多了!”

记者在南充市社会福利中心所见,是社会化养老服务长足进步的生动图景:从传统生活照顾到多元化服务,养老院正以全新的面貌融入老年人的生活

在养老院过年,正成为越来越多老年人的主动选择。

责任编辑: 小云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