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娄观台 | 娄底“新春第一会”:聚焦民企所需 提升民企获得感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张金东 娄底报道
一年之计在于春。
2月5日,蛇年春节假期后的首个工作日,娄底“新春第一会”召开,会议聚焦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这一主题。
“新春第一会”往往具有“风向标”意义,作出的重点工作安排,对全年具有指向意义,亦释放一些特别的信号。
(一)
从时间上看,会议选在正月初八上班第一天召开,宣示了全市上下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
从会议主题看,这次会议聚焦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并发布了2024年度全市科技创新、技改扩能、以企招商突出民营企业光荣榜,对上榜企业进行了授牌。
从会议现场布局看,企业家坐前排、坐中间,让领导干部,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市政法系统方阵,行政执法单位方阵坐后面、坐两旁,向外界亮明了尊重企业家、支持创业者的鲜明态度,更体现为企业保驾护航、排忧解难的满满诚意。
正如会议所强调,这次会议既是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能早则早、抓紧抓实”的工作要求,又是向全社会释放娄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的强烈信号,彰显坚定不移支持民营企业做优做强做大的坚定决心,吹响“开好局、起好步,抓紧干、早落实”的进军号角,激励全市上下提振信心、鼓足干劲、奋发进取,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更优服务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二)
娄底为何对民营经济如此重视?
从时间维度上看,娄底是一座因矿而立、因钢而兴的工业城市,民营经济发展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也有雄厚的发展基础,比如目前全省7家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娄商企业就占据5家,民营经济在全市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组数据亦可佐证:“57899”,即娄底民营经济贡献了50%左右的税收、70%左右的地区生产总值、80%左右的专利数量、90%以上的新增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经营主体数量,可谓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挑大梁”的作用。
从科技创新角度看,民营企业“当仁不让”:3年来,全市认定高新技术民营企业442家、省级民营企业科创平台75家,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7家。
在对外开放中,民营企业勇当先锋。2024年,全市有进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250家,较2021年增加74家,实现进出口总值42.4亿元。目前境外投资已辐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更好带动三一路机、双峰农机、新化文印、电子陶瓷等娄底产品、技术、服务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可以说,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娄底经济增长的有力支撑、创新创造的关键引擎、创业就业的主要渠道,财税收入的重要来源。
(三)
与民营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是对一流营商环境的打造。
近年来,娄底锚定打造中部地区“投资优选地”,既对标学先进,围绕18项评价标准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质效;又自主探新路,推动政策、金融、人才、土地“四个超市”系统集成,打造企业一站式服务平台,切实降低企业“四个成本”,推动全市营商环境从1.0版升级到2.0版、3.0版。
全市营商环境考核综合排名从2021年的全省倒数第1位上升到了2024年的全省第7位,企业主观评价满意度从2021年的全省倒数第1位上升到了2024年的全省第3位。
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会议强调,将紧盯打造中部地区“投资优选地”这一目标,以政治生态之“好”打造营商环境之“优”,持续加力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不断提升市场主体的获得感、满意度。
号角已经吹响,奋斗正当其时。
以此次会议的召开为新起点,娄底将下更大功夫完善民营经济发展政策体系,健全工作机制、优化市场环境、强化要素支撑、造浓社会氛围,确保民营经济在建设现代化新娄底的历史进程中肩负更大使命、担当更重责任、发挥更好作用。(张金 东)
责任编辑: 小云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