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5月到12月,毛主席连续起草了大量的信件,分别写给了当时各路“风云人物”。主席当时写这些信的目的只有一个——结成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这些信中,主席淋漓尽致的展现了他无与伦比、炉火纯青的斗争艺术和语言运用能力,为中国汪洋大海一般的全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起了无可代替的巨大作用。
主席在这些信中展现的斗争艺术主要包括:第一,充分代表民意、号召正确路线,实现“有理”;第二,痛陈利害,对于统战对象讲清楚合作的极大好处和不合作的严重危害,使其不得不同意合作;第三,利用矛盾,实行分化,发展进步实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向统战对象充分表明共识;第四,对于统战对象有赞美和认可、提供好处,充分展现合作诚意;第五,根据不同的统战对象选择不同的说服方式,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以下内容,就是我对主席这些经典信件中展现的斗争艺术的分析。
(1)1936年5月25日,主席致信“山西王”阎锡山,首先提出符合民意的抗日主张,理直气壮指出:“敝军西渡,表示停止内战,促致贵部及蒋氏的觉悟,达到共同抗日之目的。”(《毛泽东文集(第一卷)》:《给阎锡山的信》)这就实现了“有理”。之后,主席利用蒋介石和阎锡山的矛盾、分化敌人、争取中间势力,对阎锡山说:“侧闻蒋氏迫先生日甚,强制晋军二度入陕,而以其中央军监视其后,是蒋氏迄无悔祸之心,汉奸卖国贼无与为匹,三晋军民必有同慨。先生如能与敝方联合一致,抗日反蒋,则敝方同志甚愿与晋军立于共同战线,除此中国人民之公敌。”(《毛泽东文集(第一卷)》:《给阎锡山的信》)之后,主席一箭三雕,写道:“郭团长及贵军官兵一律优待,同属国人,胜之不武,敝方绝无骄矜之心,武器弹药,楚失楚得,谅先生及贵军领袖亦当不致有所芥蒂也……国难日亟,谅三晋贤者决难坐视也。”(《毛泽东文集(第一卷)》:《给阎锡山的信》)可见,第一,主席告诉阎老西,我们优待了俘虏,这就展现了诚意;第二,主席为了合作大局而进一步展现诚意,向他们表明——我们相信他们不会“有所芥蒂”;第三,主席讲了国难的严重程度,告诉他阎老西——覆巢之下没有完卵!
(2)同年夏,主席致信国民党军第八十四师师长高桂滋。首先,主席直陈利害,并充分展现了我军坚决抗日的态度。主席指出:“时至今日,全国即将陷于沦亡惨境,凡属食毛践土之伦,实舍救国无急务,舍抗日无工作。”(《毛泽东文集(第一卷)》:《给高桂滋的信》)讲了唇亡齿寒的道理、展现了我党我军充分的诚意之后,主席说明了民意所在,并提出了孤立汉奸和建立统一战线的主张。主席讲:“其联之者,为民族革命增义旗也。其攻之者,谓其是真正之汉奸卖国贼,为四万万同胞诛妖孽也。”(《毛泽东文集(第一卷)》:《给高桂滋的信》)为了充分说服对方,主席还表示了对其抗日行动的认可,并以对高桂滋的赞扬展现了合作的诚意。主席讲:“阁下率领之数千健儿,与于一九二七年大革命之役,复与于四年前抗日之役,光荣历史,国人同佩。”(《毛泽东文集(第一卷)》:《给高桂滋的信》)“以上各项,不论阁下所能同意者为全部或一部,敝方均愿与阁下开始实际之谈判。”(《毛泽东文集(第一卷)》:《给高桂滋的信》)有理、有利,尽在其中!
(3)8月13日,主席致信国民党第17路军总指挥杨虎城,首先充分表达了对他支持统一战线的认可,展现了充分的合作诚意。之后,主席又讲了“覆巢之下,岂有完卵”的道理,讲清了“目前日本进攻绥远,陕甘受其威胁。”(《毛泽东文集(第一卷)》:《给杨虎城的信》)这一严峻形势。同时,主席告诉杨虎城,抗日已经是民心所向,我们是占理的——“全国各派联合抗日渐次成熟,而先生反持冷静态度——若秘密之联系,暗中之准备,皆所不取,甚非敝方同志所望于先生者也。”(《毛泽东文集(第一卷)》:《给杨虎城的信》)表达了诚意、讲清楚了危机形势和民心民意之后,主席还提出了经济上合作通商的问题。
(4)8月14日,主席致信国民党29军军长宋哲元。主席首先表达了对他抗日热情的认可,展现了充分的诚意。主席指出:“况今日寇得寸进尺,军事政治经济同时进攻,先生独力支撑,不为强寇与汉奸之环迫而丧所守。”(《毛泽东文集(第一卷)》:《给宋哲元的信》)陈明利害之后,主席指出了民意所在和统一战线对于宋哲元本人的重要意义。主席指出:“一俟时机成熟,实行发动大规模之抗日战争,则不但苏维埃红军愿以全力为先生及二十九军助,全国民众及一切抗日力量均将拥护先生及贵军全体为真正之抗日英雄。”(《毛泽东文集(第一卷)》:《给宋哲元的信》)正如主席所说,加入抗日统一战线有百利无一害,不搞抗日统一战线就得不到民心。之后,主席表达了充分的抗日诚意:“然弟等甚望先生能于艰难困苦之中坚持初志,弟等及全国人民必不让先生独当其难,誓竭全力以为后援。”(《毛泽东文集(第一卷)》:《给宋哲元的信》)不抗日的危险、抗日统一战线的好处、我方搞抗日统战的诚意,主席讲得清清楚楚。
(5)同日,主席致信国民党英美派代表、蒋介石的大舅子宋子文。主席精准利用英美帝国主义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陈明利害、充分肯定宋子文抗日的一面,告诉他:“十年分袂,国事全非,救亡图存,惟有复归于联合战线……先生邦国闻人,时有抗日绪论,甚佩甚佩!深望竿头更进,起为首倡,排斥卖国贼汉奸”(《毛泽东文集(第一卷)》:《给宋子文的信》)。这就是利用矛盾、实行分化、展现合作诚意。针对当时危机局面,主席还对宋子文讲:“实行联俄联共农工三大政策,则非惟救国,亦以自救。”(《毛泽东文集(第一卷)》:《给宋子文的信》)抗日不仅能救国,而且能自救,自私自利的买办资产阶级代表宋子文为了自救,怎能不对抗日产生好感?
(6)同日,毛主席致信国民党绥远省主席傅作义。主席先痛陈利害,精准告诉傅作义:“迩者李守信卓什海向绥进迫,德王不啻溥仪,蒙古傀儡国之出演,咄咄逼人。日本帝国主义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毛泽东文集(第一卷)》:《给傅作义的信》)之后,主席向小心思非常很多的小胖子傅宜生强调了抗日的责任和民意,并充分展现了我中共的抗日诚意:“保卫绥远,保卫西北,保卫华北,先生之责,亦红军及全国人民之责也。今之大计,退则亡,抗则存;自相煎艾则亡,举国奋战则存。弟等频年呼吁,要求全国各界一致联合,共同抗日,组织国防政府、抗日联军。”(《毛泽东文集(第一卷)》:《给傅作义的信》)不抗日的危害、抗日的必要性、我们联合他抗日的诚意,主席都给小胖子说的清清楚楚!
(7)同年,主席致信国民党第六十七军军长王以哲,痛陈利弊并肯定了其抗日一面、充分表达了我中共的抗日诚意之后,主席炉火纯青的运用“利用矛盾,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斗争艺术,告诉王以哲:“近日外间谣传蒋氏将于西南问题解决之后进攻东北军,谓将用分化政策不利于张副司令。此讯如确,是蒋氏尚未放弃其挑拨离间、排除异己之阴贼险狠的政策。其政策果欲见之实行,弟等可断言蒋氏必归于最后的失败,因为张副司令及我兄联俄联共抗日救亡之主张,并非少数人的主张,实全国爱国同胞的主张;非陈济棠等之不真实不纯洁的主张,乃真心实意为国家为民族的主张。”(《毛泽东文集(第一卷)》:《给王以哲的信》)之后,主席充分展现了中共和东北军的共识,强调了爱国热情:“至于东北军最大多数官兵抗日复土之决心及其坚固的团体,亦必不容东北军中极少数无志节之分子逞其私欲而任其作叛国叛乡叛团体之万恶的勾当。”(《毛泽东文集(第一卷)》:《给王以哲的信》)有这样的基础,合作能不巩固吗?
(8)9月18日,主席致信孙文遗孀宋庆龄。首先,主席对宋庆龄抗日的一面予以认可、表达了合作的诚意。之后,主席为了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指出:“因此,我想到要唤醒国民党中枢诸负责人员,觉悟于亡国之可怕与民意之不可侮,迅速改变其错误政策,是尚有赖于先生利用国民党中委之资格作具体实际之活动。”(《毛泽东文集(第一卷)》:《给宋庆龄的信》)为了建立抗日统一战线,主席向宋庆龄表明:“同时请先生介绍与先生比较接近的诸国民党中枢人员,如吴稚晖、孔祥熙、宋子文、李石曾、蔡元培、孙科诸先生,与汉年同志一谈,不胜感幸。”(《毛泽东文集(第一卷)》:《给宋庆龄的信》)主席统战范围之广、希望联合人物之多,令人不得不感到震撼!
(9)9月22日,主席致信蔡元培,首先讲清楚了当时极端危险、对所有中国人都严重不利的情况:“老者如先生一辈,中年者如泽东一辈,少年者则今日之学生,不论贫富,不分工农商学,不别信仰尊尚,将群入于异族侵略者之手,河山将非复我之河山,人民将非复我之人民,城郭将非复我之城郭,所谓亡国灭种者,旷古旷世无与伦比,先生将何以处此耶?”(《毛泽东文集(第一卷)》:《给蔡元培的信》)为了表明抗日是民意所在并表达联合统战的诚意,主席对蔡元培讲:“从同志从朋友称述先生同情抗日救国事业,闻之而欢跃者,更绝不止我一人,绝不止共产党,必为全民族之诚实儿女,毫无疑义也。”(《毛泽东文集(第一卷)》:《给蔡元培的信》)主席不仅讲了当时严峻的形势,而且强调了抗日的巨大意义:“若然,则先生者,必将照耀万世,留芳千代,买丝争绣,遍于通国之人,置邮而传,沸于全民之口矣。”(《毛泽东文集(第一卷)》:《给蔡元培的信》)蔡元培曾经有拥蒋反共的严重恶行。但是,为了全国抗日大局,毛主席也决定联合蔡元培。
(10)10月5日,毛主席致信东北军领导者张学良,强调了抗日是民心所向以及当时严重不利于一切国人的危机形势,并表达了充分的合作诚意。主席讲:“我们正式宣言,为了迅速执行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主张,只要国民党军队不拦阻红军的抗日去路与侵犯红军的抗日后方,我们首先实行停止向国民党军队的攻击,以此作为我们停战抗日的坚决表示,静待国民党当局的觉悟,仅在国民党军队向我们攻击时我们才在自卫的方式上与以必要的还击,这同样是为着促进国民党当局的觉悟。”(《毛泽东文集(第一卷)》:《给张学良的信》)这就充分占据了“有理”的地位!之前,毛主席刚到陕北,就指挥我军打败过“围剿”我红军的小六子的东北军。小六子挨了揍之后老实了很多,属于比较好做思想工作的一员。
(11)10月18日,主席为徐帅起草致蒋介石爱将胡宗南的信。这里可见主席极其善于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徐帅和胡宗南都是黄埔生一期,说起话来方便一些。通过这件事,我们就足以看出主席考虑问题的精细全面、成熟老练。强调了紧张形势不利于全国以及我方停战抗日的诚意之后,主席指出:“非畏贵军也,国难当前,实不欲自相残杀,伤国力长寇焰也;如不见谅,必欲一战而后快,则敝方部队已有相当之准备,迫不得已当立于自卫地位给予必要之还击。”(《毛泽东文集(第一卷)》:《为徐向前起草的致胡宗南信》)有理有利,都在主席这句话充分展现!主席以徐帅口吻对胡宗南痛陈利弊,并通过对其夸赞表达了联合的诚意:“吾辈师生同学之间倘能尽弃前嫌,恢复国共两党之统一战线,共向我全民族最大敌人日本帝国主义决一死战,卫国卫民复仇雪耻,当在今日。吾兄高瞻远瞩,素为弟所钦敬,虽多年敌对,不难一旦言欢。兹特遣使携函征求吾兄高见,倘蒙惠予采纳,即乞停止贵方军事行动,静候敝党中央与蒋校长及贵党中央之谈判。”(《毛泽东文集(第一卷)》:《为徐向前起草的致胡宗南信》)这样,我们不仅有理有利,而且有节。
(12)12月1日,主席亲自致信蒋介石。在这封信中,主席主要表达了这四点内容:第一,我党是有理的,我们多次表达合作抗日的诚意,而且为此做了必要的让步;第二,抗日是民心所向,也是很多战士的愿望,山城堡之战你们的战败和你们的部队根本没有打我们红军的积极性关系很大;第三,如若抗日统战、打败日本,对你本人的生存和名声也有利;第四,如果你蒋介石不抗日,就是千古罪人!主席写道:“是则先生一念之转,一心之发,而国仇可报,国土可保,失地可复,先生亦得为光荣之抗日英雄,图诸凌烟,馨香百世,先生果何故而不出此耶?吾人敢以至诚,再一次地请求先生,当机立断,允许吾人之救国要求,化敌为友,共同抗日,则不特吾人之幸,实全国全民族唯一之出路也。今日之事,抗日降日,二者择一。徘徊歧途,将国为之毁,身为之奴,失通国之人心,遭千秋之辱骂。吾人诚不愿见天下后世之人聚而称曰,亡中国者非他人,蒋介石也,而愿天下后世之人,视先生为能及时改过救国救民之豪杰。语曰,过则勿惮改,又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何去何从,愿先生熟察之。”(《毛泽东文集(第一卷)》:《给蒋介石的信》)主席此信真的精彩至极、天衣无缝。如果蒋介石12月1日真的按主席说的办、早点认清形势,也不会在11天之后成为小丑一样的“穿睡衣登山冠军”了。
(13)12月5日,主席致电冯玉祥,讲了这样几点内容:第一,认可其抗日热情;第二,强调了日本帝国主义对一切中国人的巨大危害,“在亡国惨祸面前,不分党派信仰将同遭浩劫,因此合作救亡是天经地义。”(《毛泽东文集(第一卷)》:《给冯玉祥的信》);第三,利用冯玉祥和蒋介石的矛盾,期望冯玉祥为抗日出力、不跟顽固的蒋介石走;第四,充分展现联合抗日的诚意。
上述内容可见,主席有理、有利、有节,在他起草给各路“风云人物”的信中展现了他炉火纯青的斗争艺术和坦荡宽广的胸怀境界。令人震撼的是,在给蔡元培的信中,主席列出了这样的名单:“宋庆龄先生,何香凝先生,李石曾先生,吴稚晖先生,张溥泉先生,于右任先生,孙哲生先生,居觉生先生,覃理鸣先生,柳亚子先生,叶楚伧先生,邵力子先生,汪精卫先生,陈璧君先生,经亨颐先生,陈公博先生,顾孟余先生,曾仲鸣先生,甘乃光先生,张静江先生,戴季陶先生,陈果夫先生,丁惟汾先生,宋子文先生,陈树人先生,褚民谊先生,彭泽民先生,李任潮先生,李德邻先生,陈友仁先生,邹海滨先生,徐季龙先生,朱霁青先生,白云梯先生,恩克巴图先生,李福林先生,陈护方先生,程颂云先生,唐孟潇先生,朱益之先生,李协和先生,柏烈武先生,刘震寰先生,谭逸儒先生,张知本先生,冯自由先生,谢慧生先生,茅祖权先生,蒋雨岩先生,孔庚先生,郭沫若先生,沈雁冰先生,陈望道先生,李鹤鸣先生,胡适之先生,章行严先生,周作人先生,钱介磐先生,傅斯年先生,罗家伦先生,段锡朋先生,陈宝锷先生,张东荪先生,彭一湖先生,彭泉舫先生,杨端六先生,胡子靖先生,陈夙荒先生,周谷城先生,舒新城先生,以及一切之党国故人,学术师友,社会朋旧,统此致讯。”(《毛泽东文集(第一卷)》:《给蔡元培的信》)这其中有我们共产党的老朋友,但是也不乏顽固的反共分子。可见,主席是真心实意要和一切可能争取的人结成汪洋大海一般的抗日统一战线。主席炉火纯青的斗争艺术、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坦荡宽广的胸怀境界,在这里展现的淋漓尽致!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