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春走基层 | 制作海南鱼茶 黎族同胞的尝鲜密码
“鱼茶是我们黎族人民用来招待客人的食物,每逢佳节,家里都会制作一些。”近日,家住五指山番阳镇的刘丽娜正忙着制作鱼茶,整个小院弥漫着鱼鲜味和山兰稻的清香。
刘丽娜在处理石鲮鱼。记者 余育桑 摄
刘丽娜是五指山市的新农人,从小在母亲身边耳濡目染,传承了黎族传统美食的制作工艺,后返乡创业,以电商的形式推广五指山农特产品。
“五指山的鱼茶要用当地特有的石鲮鱼制作,味道才正宗。”刘丽娜一边处理从市场买到的新鲜石鲮鱼,一边笑着说道,石鲮鱼生长在山间清澈的溪流里,肉质鲜嫩,没有土味。最为特别的是,用石鲮鱼内脏腌制的鱼茶会有一股独特酸香,这是用其他鱼类替代不了的味道。
洗净的石鲮鱼和炒热出锅的山兰稻搅拌。记者 余育桑 摄
“从我记事起时候,家里肉类的食物难以保存,母亲就制作鱼茶给我们吃,后来经过时间的变迁,逐渐演变为具有民族特色的食物。”刘丽娜在捣着山兰稻,母亲在旁边生火,其乐融融。鱼茶对她们而言,不仅是鲜美的食物,还包含着对亲情的深切关怀。
鱼茶,由黎族的语言音译。虽取名为“茶”,却与茶叶无关,它是黎族人民用生鱼和稻谷一同放在密封容器里,经过长时间的自然发酵,制成的传统美食,酸香浓郁,风味独特。
刘丽娜说,以前都是母亲制作鱼茶和酿造米酒,现在轮到她来接替母亲,传承技艺,并进一步推广当地的特色美食,让这些地道的民族风味走出了五指山,内心十分自豪。
等待发酵后的鱼茶。记者 余育桑 摄
随着石鲮鱼洗净,山兰稻在锅里炒出香气,刘丽娜将鱼肉与山兰稻按比例倒入陶器里混合,加入适量的盐,然后轻轻搅拌,让鱼肉与山兰稻充分融合。最后,将这混合物装入容器中,密封发酵,等待着时间的发酵将这份食材转化为美味。
在刘丽娜的记忆中,生活总是与鱼茶密不可分。不管是逢年过节,还是家里来亲朋好友,又或者是长大外出打工,打开一罐发酵好的鲜美鱼茶,酸香四溢,都能瞬间勾起无数温暖的回忆。
刘丽娜说,“鱼茶就像我们的生活,初闻酸,品尝后鲜甜,却让人回味无穷。”(余育桑)
责任编辑: 小云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