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着橙色防护服,肩背红色灭火器,动作整齐划一。”6位消防员组成的巡逻队伍,迈着矫健的步伐走进遵义会议会址。
2月3日晚,遵义市红花岗区会址消防救援站副站长李宏栋带队,开始会址夜间巡逻工作。春节以来,消防救援站严格执行“一日三查”制度,分别于早中晚三个时段进行。
“这里是检查的重点。”走到会址消火栓旁,李宏栋蹲下身快速拧动转轮,阀门立刻打开,一股水流从消火栓接口处涌出。“出水正常!”他一边说一边取出测压水枪,示意队员一起进行连接测试,大家动作利落。“在 0.35到0.5兆帕之间,水压正常。”李宏栋拿出记录本,记录下巡逻测试的最新数据。
走过会址那棵见证历史的“胜利树”,巡逻队进入会址主楼。“你看,这个灭火器的压力表分三个区域,指针在红色区压力不足,在黄色则压力太过,只有在绿色区表示正常。”记者看向消防员丁顺吉手中的灭火器——指针不偏不倚正好在绿色区域。“压力表和保险销是否正常、 罐体软管是否破损……”他告诉记者,这些都是消防巡查的内容,要仔细排查隐患。
“喂!能听到我的声音吗?”李宏栋拿起墙上的消防电话,测试起信号功能。在主楼一楼西北侧的保安室,设有消防控制室,它也是会址消防设施的“心脏”。这个电话在提起的一瞬间,消防控制室就可以接收到信号。接收到对面的回应,李宏栋安心地放下了电话。
成立于1970年的会址消防救援站,肩负着红色革命圣地消防安全的历史重任。55年如一日,一代代指战员日夜守护着这座神圣红楼,累计步行超过4亿步40万里,以另一种“特殊长征”书写遵义会议会址长达半个多世纪“零火情”的无火传奇。
从会址辐射开,会址消防救援站守护着整个遵义老城百姓的平安。春节期间,会址消防救援站还在纪念公园、红军街 、捞沙巷等人员密集的地方开展定点执勤和流动巡逻。
“前几年特别想家,现在已经习惯了。”今年是安峻男在会址消防救援站的第八个年头。除夕那天,他和队友们一起沿街巡逻排查消防隐患,晚上纪念公园广场上烟花璀璨,他和队友们一起坚守岗位守护群众平安过年,直到跨年结束才归队。
“长征精神一直在激励着我,尤其是独腿将军钟赤兵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安峻男告诉记者,他和队友们守护着红色文化,他也很感恩红色文化带来的灵魂洗礼。
“消防员叔叔,我可以和你合影吗?”消防救援站还在会址设置了一个便民服务站,小朋友们围着值守的消防员争相拍照留影。
“饮水机、手机充电器、药箱……”便民服务站点为游客提供便利,以备不时需。就在春节期间消防员陈立还用轮椅推着一位腿脚不便的老人参观会址。
今年是遵义会议90周年,李宏栋告诉记者,会址消防救援站将精神动能切实转化为前行动力,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程星
一审 何永利
二审 田洋
三审 欧阳海南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