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教育周刊 | 2024教师节特别报道:师者如光 微以致远

发布时间:2025-02-08 02:11:06

原标题:教育周刊 | 2024教师节特别报道:师者如光 微以致远

编者按

“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诗人汪国真在《感谢》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母校和老师的感激之情。

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我们人生的每个阶段都离不开老师的谆谆教导。他们是教育的“燃灯者”,也是学生的“筑梦人”,他们用爱心和耐心点亮了学子的成长之路。

2024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0个教师节。今年教师节的主题是“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本期《教育周刊》对海南省机关幼儿园和我省5位优秀校长、教师代表的先进事迹进行报道。

孩子们在海南省机关幼儿园草坪上奔跑。

海南省机关幼儿园:

教育像呼吸一样自然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宋灵云

一所有73年历史的幼儿园是什么模样?

近日,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走进海南省机关幼儿园,只见绿植环绕园区。繁茂葱郁的老榕树下,彩色的轮胎秋千在风中轻轻摇荡,迎来送走一批又一批孩子。

作为我省第一所省级示范幼儿园,海南省机关幼儿园里没有浮夸的装饰,园区环境自然化、生活化、童趣化。自1951年创办以来,该园一直是我省学前教育的领航者,教学理念是“让教育像呼吸一样自然”,倡导孩子的生活游戏教育等都尽可能回归自然,潜移默化提升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又是一年开学季,幼儿园沙水区又迎来孩子们的欢笑声。中二班的幼儿辰辰拿起小铲子,一边铲沙子一边说:“我想挖一条小水渠,然后荡起我们做的小船。”小伙伴丹丹见状也加入进来,他们很快就挖出了一条弯弯的河道。

海南省机关幼儿园园长钱芳表示,沙子和水是大自然赠予幼儿的宝贵礼物,蕴藏着丰富的学前教育资源。孩子们乐此不疲地用铲子挖沙、堆沙、挖水道、引水建渠的过程,看似游戏实则在学习。沙的可塑性很强,幼儿通过玩沙能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通过堆沙、铲沙、运沙等活动,能提高手部的灵活性,以及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

钱芳从事幼教工作35年,是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曾荣获宋庆龄幼儿教育奖。她说:“3—6岁是一个人人格塑造、性格培养、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相比于学习知识、技能,这个阶段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品质(主要指学习态度、行为习惯、学习方法等与学习密切相关的基本素质)。一些焦虑不安的家长在幼儿园时就迫不及待地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知识。这种所谓‘赢在起跑线上’的做法是拔苗助长,并不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

正因如此,海南省机关幼儿园以“守护孩子的天性,留住童年的味道”为办园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走向深度学习。同时,因地制宜,为孩子尽可能提供各类自然化、生活化、低结构化材料,让他们在游戏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用小树枝和纽扣制作的花朵盆栽、用不同形状叶子拓染而成的拓印画、不起眼的石头成了肆意挥洒想象力的画板……记者被孩子们创作的手工作品深深吸引。他们从大自然中取材,通过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变废为宝,将幼儿园装扮得五彩斑斓、富有生机和童趣。

大自然是一本最丰富的百科全书。教育部印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让幼儿“亲近自然,喜欢探究”。为此,海南省机关幼儿园设置了绿草地、小山丘、木荡桥、“春有花秋有果”劳作采摘区等开放式活动区域,为孩子们提供一个能尽情游戏、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环境。

“这是中七班孩子认领的槟榔树。”顺着钱芳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一棵高大的槟榔树上挂着一个可爱的“树牌”,上面有一幅幼儿绘画和树名等信息。家长扫一扫“树牌”上的二维码,就能欣赏到孩子介绍槟榔树的相关视频,形成巧妙的“家园互动”。

“经常有孩子拉着我的手,向我介绍他们认领的树。他们给树浇水、画像,几乎每天都要过去看一眼。”在钱芳看来,一草一木都是孩子学习的活教材,该园希望通过“认领一棵树”活动,不仅能培养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还能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据了解,近年来,该园从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方面入手,先后开展了国家级课题8项,获得全国奖项36个。

刘红禄在办公室办公。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琬茜 摄

海南省农垦中学教师刘红禄:

思政课演绎别样精彩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琬茜

9月新学期开启时,已深耕教坛36年的海南省农垦中学教师刘红禄内心仍有些忐忑。

“教材在变,案例在变,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作为一名资深思政课教师,刘红禄感慨道。

从1988年起,刘红禄的教学之路从江西、浙江延伸到海南。他用爱心和耐心为矿工子女、农垦子弟等众多学子铺就成长成才之路。已经积累了丰富教学经验的他,仍无时无刻不在思考:怎样才能上好一堂思政课,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爱上思政课?

“丰富的社会热点话题,是思政课最好的案例和教材。课堂上的思政课,要结合社会生活来讲。”近年来,刘红禄深入研究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力争打造灵动课堂,将每一节思政课讲透讲活。

课堂上,刘红禄设置了“课前三分钟”演讲环节,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分享自己感兴趣的时事热点、社会话题等。从搜集资料、准备演示文稿到上台演讲,都由学生们共同完成。

“台下的学生也要发言,可以补充台上学生演讲的内容,也可以提出质疑、反驳他们的观点。”刘红禄说,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们在互动与探索中绽放思维的火花,引导他们用多元化视角看待问题,引发他们对国家、对社会、对未来的关注和思考。

无论是时事热点还是潮流新词,都是刘红禄在课堂上娓娓道来的切入点。当一个个抽象的概念变成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案例,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更浓了,课堂抬头率也更高了。

一次,刘红禄围绕“海南乡村振兴”这个主题,引导学生们进行集中讨论,“学生们来自全省各地,我引导他们介绍自己家乡的点滴变化,进而分析乡村发展背后的深层原因”。

当“思政课堂”与“社会课堂”相结合,一堂思政课就是一次家国情怀的传承,能引导学生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用内心感应时代发展的脉搏。

刘红禄认为,教师应透彻理解和分析教材,不仅要避免脱离教材的“天马行空”,也要摒弃墨守教材的“教条刻板”。教学要“巧思巧解”,展现教材的重点难点、逻辑结构、价值理念,把思政原理讲深讲透。学生学习思政知识,不能靠死记硬背,而要学会融会贯通,做一个“两耳兼听天下事”的时代好少年,真正实现知识的活学活用。

“思想政治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囊括了政治、经济、文化、哲学、法律等多学科知识。”刘红禄介绍,在学科组的共同努力下,该校不断创新思政课堂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课堂吸引力也持续增强。

上课之余,刘红禄还积极参加教研活动,通过“老带新”传帮带、“一对一”指导、“面对面”培训等方式,与年轻教师一同探寻思政课的奥秘。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在刘红禄看来,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他希望自己能讲好每一堂思政课,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陈印霁在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上夺冠。

海南省技师学院教师陈印霁:

以“空杯心态”再出发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琬茜

一台电脑,一张桌子,海南省技师学院教师陈印霁的办公室布置简单却“内有乾坤”——电脑屏幕上闪烁着密密麻麻的程序代码,“那是一个没有硝烟的赛场”。

2023年9月,在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上,陈印霁作为海南代表团的一名参赛选手,在区块链应用操作项目上一举夺得金牌,成为海南首位全国技能大赛冠军。谈起参赛经历,陈印霁淡然表示,“荣誉都是过去的事,当下要做的就是踏实工作,继续努力。”

从中学起,陈印霁就对电脑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大学毕业后,他在河北、海南相关企业工作了3年,曾参与多款软件的开发工作。

2010年初,陈印霁成为海南省技师学院的一名教师。初登讲台,他要为学生们讲授“网络防火墙”相关知识。为了上好这堂课,他提前半个月开始研究相关课题,反复打磨教案,并主动向教学经验丰富的同事请教授课经验。

原以为一切都准备就绪了,没想到却在台上出现了问题。第一节课上,讲到专业知识时,陈印霁经常自顾自地对着黑板讲,却忘了要转过身来面向学生。

“刚开始的教学,还是不够成熟和专业。”陈印霁意识到,上课不是照本宣科,而是要不断发散思维,引申出更多内容,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老师也要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和专业技能”。此后,他不但主导开发了学院网站、校卡生成系统、考试系统和数字化校园平台等项目,在教学中也愈发游刃有余。

2019年,陈印霁开始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不少学生在竞赛中脱颖而出。2021年,陈印霁本人也在技能竞赛中大展身手,获得海南自贸港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网络系统管理项目银牌。“小试牛刀”后,他开始接触到区块链应用操作这个技能竞赛项目,并在学校和同事们的鼓励下萌生出参加全国技能大赛的想法,“希望自己能更好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几乎一切都要从头开始,陈印霁抱着“空杯心态”去学习区块链相关理论和实操技能,并逐渐掌握了一定的设计能力和构建“区块链 ”应用场景的能力。

经过一年多的备赛,2023年5月,陈印霁参加海南自贸港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夺得区块链应用操作项目第一名,获得参加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的资格。此后4个月里,他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维护学院网络,还要持续研究区块链知识。

“那段时间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最后还是扛下来了。”陈印霁说,在妻子的理解和鼓励下,他更有信心也更有底气。

在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中,无论是与各地高手同台竞技,还是比赛时遇到电脑突发故障,陈印霁都以平常心对待。经过激烈的角逐,他脱颖而出,摘得这枚宝贵的“国赛”金牌。

“我以前总在想如何解决某个具体的技术问题,这些年来一直在思考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掌握一门技能。”陈印霁希望能将计算机领域的新技术、新知识传递给更多青年学子,为海南培养更多实用型技能人才。

杨然兵(前排者)和学生们交流农机装备设计情况。

海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杨然兵:

田间地头就是科研课堂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黎鹏

视频里,伴随着一阵阵轰鸣声,一台自走式薯类联合收获机不断向前收割地里的甘薯,然后经传送带将甘薯运至箩筐中。几名海南大学学生一边清理甘薯上的泥土,一边观察设备作业是否正常……

看着视频里的学生们,海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杨然兵脸上露出自豪的神情。

像这样的视频,杨然兵的手机里还有很多。他告诉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一些学生刚开始对科研工作了解不多,也不太想去一线学习。如今,他们不仅主动扎根在试验基地里,还积极到田间地头了解农机装备的试验情况。

2020年11月,海南自贸港建设吸引杨然兵从山东来到海南,成为海南大学教师队伍中的一员。长期从事田间育种试验机械化技术研究的他,希望能研发出更多适合热带地区农业生产的农机装备,“农业机械化智能化装备能大大提升农业生产力”。

在杨然兵和团队成员的努力下,由他担任负责人的海南大学“农业农村部热带高效农业智能装备重点实验室”和“农业农村部南繁育种全程机械化科研试验基地”分别在海南儋州和三亚成立,为团队开展科研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长期以来,海南甘薯产业都存在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发展。杨然兵团队为此研发了12种适用于海南沙质土壤的甘薯全程机械化、智能化装备,并建立了全国第一个甘薯全程机械化智能化生产基地,破解了过去甘薯生产作业“无机可用”的难题。

随着科研工作的不断开展,杨然兵越来越感觉到海南农机人才的匮乏。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杨然兵组织团队十余名教师分别拍摄视频,向大学新生介绍自己的研究领域和项目课题。“通过‘大团队’培养模式,能让学生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和项目,培养交叉学科研究的意识。”杨然兵说。

海南大学农业机械化工程专业2022级研究生王培宇是杨然兵的学生。他在研二时先到企业实习,然后又到儋州、三亚的试验基地做实验。

“杨老师总是想方设法为我们提供外出实习锻炼的机会。他常常对我们说,如果一直待在实验室里,不到企业和田间地头去,就设计不出符合实际生产需求的农机产品。”王培宇说,到企业实习,让他了解到企业的实际需求和人才培养模式,眼界更加开阔。同时,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为他提供了更多课题研究的灵感。

“作为教师,要为学生答疑解惑、树立榜样,与他们共成长。”在杨然兵的带领下,他所在团队的教师都在儋州或三亚的试验基地与学生一起开展科研项目。

“和硕士、博士相比,本科生更年轻,发散性思维较强。有时候,这三个群体在一起能够擦出许多科研‘火花’。”杨然兵在教学时发现,很多本科生只有上课时才做实验。他便向学院建议,鼓励本科生申请创新创业项目,向他们开放学院闲置实验室,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

“田间地头和生产车间,永远是最好的课堂。”如今,不少本科生主动到三亚和儋州的试验基地开展科研项目,让杨然兵十分欣慰。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为海南培养更多适应农业机械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张喜忠和学生们为运动健儿加油。

华东师范大学澄迈实验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喜忠:

学生眼中的“忠忠哥”

■ 海南日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党朝峰

全校教师大会和教师培训、首届班主任技能大赛暨展示交流活动、教职工心理团体辅导活动……9月新学期开启前,华东师范大学澄迈实验中学(以下简称华迈中学)在党支部书记、校长张喜忠的部署下做好了充分准备。

2019年9月,50岁的张喜忠离开了北方一个地级市教育局副局长兼学校校长的岗位,只身一人来到澄迈任教。在他的带领下,短短5年时间,华迈中学从一所县属乡镇中学成为海南“省一级甲等学校”,培养出一批批优秀学子。

“早上跑操时,‘忠忠哥’总是第一个就来到操场,晚上近11时我们就寝后他才离校。他就像我们的大哥哥一样,关心我们的成长。”华迈中学高三学生蔡秀娜说。她口中的“忠忠哥”便是校长张喜忠。

今年55岁的张喜忠,心态一直很年轻。在教师队伍建设上,他常常邀请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到校为全体教师进行专题授课,不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鼓励学生积极为校园发展提建议,不断创新校园管理方式。

“从教一段时间后,每个老师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瓶颈。张校长邀请名家大咖为我们答疑解惑,帮助很大。”华迈中学教导处主任丁淑云说。

2023年,该校高三(1)班学生李慧娜在开学日抽到张喜忠发的心愿红包——“体验当一天校长”,张喜忠作为她的助理,为全校师生带来新颖且生动的教育实践。

为了能及时倾听学生心声,张喜忠还在校园内开设“校长信箱”,在短视频网站开设账号,鼓励学生们针对校园管理等方面提建议。

有学生建议:“为了更好地休息,周末早上应取消早操。”收到这条留言后,张喜忠立即开会研究并通过这条建议;还有学生建议“在每个宿舍增加饮水机”,这条写在信纸上的学生心声,也立刻得到他的肯定回复……

“孩子以前从来不做家务,现在不仅主动帮忙做家务,学习成绩也很不错。我相信孩子在这里上学,肯定会变得越来越优秀。”学生家长郭洪生说,家长们不仅看重孩子的学业成绩,更看重孩子的身心健康。张校长的教育理念,让孩子们在快乐的心态中不断成长。

“华迈中学不仅要自己发展得好,还要带动其他兄弟学校共同发展。”张喜忠表示,目前,在相关部门支持下,已组建华东师范大学澄迈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帮扶澄迈农村地区办学条件薄弱的学校。同时,该校也将与海南其他市县学校分享先进教育教学理念,为海南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访者提供(宋灵云 张琬茜 黎鹏 党朝峰)

责任编辑: 小云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