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家访本是一件好事,现在却遭到了不少人抵制,值得深思。
据《新闻晨报》报道,过完春节,上海市有中小学教师已开始筹划家访。但是,多位班主任表示,部分家长和同学以各种理由不让老师上门。相关情况的反响也几乎“一边倒”,认为入户家访已是“过去式教育”。
一位学生家长吐露:“每家有每家的具体情况,比如我们家三代同堂,居住环境十分局促,而且我是单亲带娃,这些都是不想让老师知道的隐情啊.......”
隐私保护,这位家长的苦衷也确实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心声。今年寒假伊始,深圳一位家长就在网络喊话,强烈建议取消家访。这位家长罗列了目前家访存在的诸多弊端:打乱了家长的正常工作与生活节奏、容易暴露家庭隐私等。无独有偶,日前浙江有家长在网上发起“是否喜欢教师入户家访”的调查,仅三天就有6200多位网友参与,5300多位投给了“不喜欢”,占比高达85.5%。
家访,曾是教师与学生家庭沟通的重要桥梁。老师走进学生家庭,能直观感受学生的成长环境,了解家庭氛围、亲子关系等对学生的影响,这是在学校难以全面洞察的。然而,时代在变,如今社会节奏加快,家长工作繁忙,部分家长难以抽出时间接待老师入户家访,学生也可能因个人隐私等问题不愿老师上门。
家访的本质是加强家校沟通、了解学生成长环境。这一教育理念永远不会过时,但实现形式需要与时俱进。学校可以探索"云端家访"、家长开放日、家校联谊活动等新型沟通方式,在尊重隐私的前提下实现教育目标。例如,有的学校开发了家校互动APP,老师可以随时分享学生在校表现,家长也能及时反馈意见,这种数字化沟通方式既高效又便捷。
时移世易,变法宜矣。尤其教育部门,不要再硬性规定老师必须入户家访,而是探索新的家校共育途径,让家访形式也变得丰富多彩。
文章最后,附一首打油诗作为结尾:
入户家访遭抵触,
保护隐私难强求。
时移世易要创新,
家校共育上层楼。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