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各地陆续开启新年“第一招”。共享联盟·玉环 吴晓红 摄
春节刚过,正是劳动者换岗求职的高峰期,也是企业开工复产的关键期。浙江各地,一系列就业招聘活动正火热进行:企业开出优厚条件招工引才,求职者“赶场”寻岗,更有地方人力社保部门负责人“挂帅”组队,带着本地企业跨省招人,抢抓先机。
观察各地新春“第一招”,已阅君注意到,与往年相比,招聘与求职出现一些新趋势、新门道。
第一个明显变化,是新春招聘的时间越来越早。
早在今年1月8日,杭州就组织16家优质企业,带着1280个岗位,前往贵州省六盘水市,开启了往年要安排在春节后才举行的新春招工活动。
多地人社部门、企业春节招工不打烊,落脚点甚至细分到“走村入户”。服务于重大项目、重点企业的职工,如果过年不停工,会得到当地人社、民政、工会等部门发放的大礼包。
一个大背景是,在多个传统劳务输出大省,随着当地产业兴起,家门口的就业机会在增加,外出务工人口出现回流,对浙江、江苏、广东等用工大省跨省招工带来了挑战。
这,正是沿海地区将招工布局一再提前的原因。
第二个变化,各地最吃香的工种,依然是普工和一线技工,但入职的技能门槛在提高。
春节前,绍兴市人力社保局对全市中型及以上企业进行了一轮排摸,梳理出一份涉及661家企业、1.92万个用工需求的清单。其中,最缺的依然是大量普工和一线技工。这些岗位的学历要求较低,广泛分布在制造业领域。
但“进厂”也没那么容易。随着产业转型升级,作为就业基本支撑的中小企业,开始深耕细分市场,走“专精”路线。这一需求直观体现在薪资待遇上——自带证书的技能人才,月薪可以开到一万元甚至更高,是普工的两倍左右。
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引起的结构性用工难,关键还要靠培训。因此,不少人社干部在宣讲地方就业政策时,也会附上一份职业技能培训清单。
第三,高校毕业生求职求稳心态持续上升,对于三四线城市、中小企业来说是个利好信号。
不少应届毕业生正在提前开始求职之旅。中国计量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一位老师观察到,近年来,学生报名参加招聘会、主动咨询就业指导的人数均有显著提高,“这背后反映出的是学生对就业的焦虑,大家普遍希望先取得一个offer保底,愿意适当降低薪资、就业地点等条件。”
对于三四线城市和中小企业来说,这是一个抢抓优质人力资源的好时机。而浙江各地市便利的交通程度,也使这些城市在全国范围开展招聘工作有了更强的竞争力。
一位参与多年省外引才工作的人社部门工作人员就和已阅君聊起,20年前,浙江去北京上海招聘,大部分高校学子只会选择杭州、宁波;但这几年,衢州、丽水、舟山等地也能拿到很多高质量简历。
在这样的机遇期下,企业要做的是更多地“被看见”。去年浙江—北京高层次人才洽谈会上,就有不少知名高校学子表示,重新认识了浙江民营企业,“有些企业看起来名不见经传,但其实是行业龙头企业,很有发展前景,给出的薪资待遇也很有竞争力”。
政府部门要做的,是及时捕捉到就业市场的风向变化,并迅速采取活动。例如,义乌市就较以往提前开启了毕业就业服务季。去年11月以来,义乌已经在全国58所高校开展城市推介和循环招聘活动,仅现场就达成就业意向一万余人。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