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湖区殡葬如何改,南县探出绿色路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邢玲 杨军 杨玉菡 通讯员 宋梅
2月6日,南县麻河口镇新落成的文化广场,上百个红灯笼与中国结高高悬挂,一场主题为“村规民约话新风”的民俗表演正在进行,群众自发改编的花鼓戏、三句半等轮番上演,村民们围坐一团,喝彩不断。
文明治丧是这份村规民约的重要内容。以村规民约为蓝本的民间文艺作品,不仅为春节增趣不少,也让文明新风吹到群众心坎上。南县殡葬改革试点以来,麻河口镇依托村规民约嵌入主题宣讲,将村民从沉重的丧葬负担中解脱出来,平均每场治丧成本减少5万元,深受群众好评。
南县大力实施“绿色殡葬”,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殡葬领域跨部门综合监管试点地区”,县民政局荣获“全国殡葬改革先进集体”称号。
连日来,记者蹲点南县,探寻湖区平原地区以惠民利民和生态节地为特征的“绿色殡葬”之路。
控源头——
全域火化“搭档”生态安葬控制散坟新增
1月11日,南县八百弓乡永红村彭贵秋去世,3日后在南县殡仪馆火化。根据逝者的遗愿,家属选择骨灰水葬抛洒。
南县地处洞庭湖区腹地,一马平川,土地资源紧缺。长期以来,群众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沟渠两侧散埋乱葬。死人与活人争地的矛盾愈演愈烈。
化解矛盾,从源头抓起。2019年,南县实施殡葬改革,两年即实现全县城乡居民遗体全部火化。目前,全县遗体火化率100%。
火化之后如何安葬?南县建成高标准殡仪馆1个,树葬、花葬、壁葬等生态安葬方式一应俱全。对采取树葬、花葬等节地生态安葬的百姓,给予1000元至2000元补助。明确县级21个职能部门负责殡葬领域全链条事项,建立联合监管协同机制;县、乡、村、组四级组成死亡信息跟踪、系统录入上报、文明治丧服务和应急事件处理等“四个网格”。近5年来,处置违规土葬等问题52个。目前,南县节地生态安葬比例90%以上,基本控制新增散坟现象。
解遗留——
打造散埋乱葬整治“又东模式”
散坟新增的问题解决了,以前的遗留问题怎么办?南县乌嘴乡又东村打造了一个样板。
“过去,村里散坟随处可见,影响村容村貌。曾经还因为这个问题突出,影响了‘美丽乡村’创建。”村干部赵江南说。
2022年,又东村“两委”以创建美丽乡村为契机,多次召开议事会,制定“宜平则平、宜迁则迁”以及“平整、深埋、复垦、复绿”的散坟生态化改造标准,党员及村干部带头改造,群众纷纷效仿。
“我岳父的坟墓恰好在创建美丽屋场的中心位置,特别打眼。”孙亮是一名党员,也是村里第一户开展散坟生态化治理的家庭。他多次给妻子做思想工作,最终把占地60平方米的大墓改造成一个2平方米的花坛。周边场地平整硬化后变成一个微健身广场,美观又实用。今年1月2日,孙亮的岳母去世后,骨灰被合葬在花坛中。
目前,又东村已有2000余座散坟完成生态化改造。该村获评“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又东模式’实现了‘三变’。”南县民政局局长徐敬军介绍,一是田中坟迁移深埋后,被阻隔的小田变成大田,农户利用大田规模化种养稻虾,增加了收入;二是村集体所有的散坟历史埋葬点在规整后,腾出的土地变成苗木或蔬菜基地,增加了村集体收益;三是小面积的散坟综合改造成微景观,改善了人居环境。
2022年以来,南县大力推广“又东模式”,在建设麻河口镇稻喜田园、南洲镇琴湖公园、乌嘴乡罗文花海等过程中,生态化治理散坟7000余座,群众得实惠、环境得保护、地方得发展。
降成本——
村级红白理事会破除大操大办陋习
记者在南县华阁镇天然港村采访时,该村红白理事会正在开会。红白理事会会长、村党总支书记张唐云说:“近年来,村里老人逝世后已100%实行火化土葬或生态葬,理事会功不可没!”
天然港村在南县率先成立红白理事会,由45名党员组成。按照丧事简办原则为村民“理事”,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并把节俭办丧事写入村规民约。
“在组建红白理事会之前,村里有人逝世,由于攀比心理作祟,一般都要做道场,请舞龙队、腰鼓队,丧事活动持续五六天,花费八九万元。”张唐云介绍。
2018年村里有位80多岁老者去世,其子女反映治丧花费不少,自己压力大。张唐云借此引导事主家缩短治丧时间,只设一个拱门,不放鞭炮,遗体火化后用骨灰盒安葬。丧事办完,比传统治丧方式节省开支3万元。随后,村里成立红白理事会,以前丧事大操大办的现象没有了。
目前,南县全域设置村级红白理事会,理事会成员主动上门指导群众简办丧事,群众治丧费用由原来平均8万至10万元降至3万至5万元。
一审:欧小雷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责任编辑: 小云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