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六旬阿姨心脏暗藏一个"果冻" 医生:明确诊断后应尽快手术治疗
杨文宇医生在手术中。
“太奇怪了,没听说过心脏也会长肿瘤?会不会转移呀?”近日,68岁的黄阿姨(化姓)在体检中查出心脏里竟然有个果冻样的肿瘤,学名是黏液瘤。宁波市第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杨文宇介绍,很多市民没听说过的黏液瘤,其实是成年人中最为常见的原发性心脏良性肿瘤。最近一周,团队接连做了3例黏液瘤手术。
潜伏在心脏的“定时炸弹”
黄阿姨平时身体挺好,这次参加了每年一次的例行体检。心脏B超显示,右心房有略强回声团。当地医生建议黄阿姨到上级医院复查、明确诊断。
随后,黄阿姨来到了杨文宇的诊室就诊。黄阿姨完善了心脏彩超等相关检查,发现右心房内有一个直径6厘米的“果冻状”肿物,也就是黏液瘤。肿物邻近三尖瓣口,导致三尖瓣口血流受阻。
“我没觉得任何不舒服,也没有胸闷、气促,怎么心脏里会有这么大的肿瘤呢?”黄阿姨疑惑地问。杨文宇表示,黏液瘤是良性肿瘤,部分患者确实没有不适症状。
既然没有症状,可以放任不管吗?杨文宇介绍,黏液瘤多为良性肿瘤,不会转移,但是一般情况下,一经发现就要及时处理。原因是黏液瘤的瘤体呈半透明胶冻状,组织松脆,随时可能脱落,导致重要器官栓塞,甚至急性心衰,会有猝死的风险。
经综合判断、严密评估后,医生决定为黄阿姨拆除心脏内的“定时炸弹”,并制定了缜密的手术方案。潜伏在心脏的“定时炸弹”如何拆除?手术中,杨文宇团队在黄阿姨前胸正中开胸,切开心包并悬吊,心包内有大量黄色积液。斜行切开右心房后,见右房内巨大占位肿瘤,直径约6厘米大小。肿瘤的蒂部位于卵圆窝接近下腔静脉开口,在手术中连同蒂部完整切除肿瘤。
术后复查,一切正常。黄阿姨近日顺利康复出院。
黏液瘤主要有两大风险
患者朱女士因无故在家中晕倒,被家人送到宁波市第二医院,确诊为阿-斯综合征(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原来,朱女士心脏内的黏液瘤堵住了二尖瓣口,血流过不去,导致其因缺血而昏迷。不幸中的万幸是,由于体位变化等原因,黏液瘤又“退回”去,心脏这才开始重新跳动。
而在心脏彩超下可以清楚地看到,随着另一位患者丁先生心脏的每一次跳动,一个4厘米左右大的黏液瘤在心脏进进出出,触目惊心……
据介绍,心脏黏液瘤是成年人中最为常见的原发性心脏良性肿瘤。黏液瘤可以发生在心脏的任何位置,以左心房最为常见,其次为右心房、右心室、左心室。
活动性头晕、疲乏、气促是黏液瘤最常见的症状,也有部分患者和黄阿姨一样没有明显症状,直到在体检中发现了潜伏在心脏的这一杀手。
杨文宇告诉记者,黏液瘤主要有两大风险。一是由于瘤体组织疏松、脆弱,其碎片或肿瘤表面血栓脱落容易造成栓塞,如引起脑栓塞、肺动脉栓塞、肠系膜动脉栓塞、肢体动脉栓塞等;二是黏液瘤随心脏跳动而飘动,会引起血流梗阻等心脏表现,如左房黏液瘤容易堵塞二尖瓣,右房黏液瘤容易堵塞三尖瓣,会导致患者晕厥甚至猝死。
由于心脏黏液瘤危害巨大,原则上一旦明确诊断后就应尽快手术治疗,以免悲剧发生。记者采访当天,团队成员正在向一位男性患者和家属科普黏液瘤的诸多危害。该患者因胸闷气促来就诊,后发现心脏内有一个4厘米左右的黏液瘤。家属认为现在还没有严重并发症,心存侥幸,想着“是不是可以等有明显症状了再做手术”。杨文宇表示,这是万万不可取的。
宁波晚报记者王颖 通讯员郑轲章海鹏文/摄
责任编辑: 小云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