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职高学生
文/谭岷江
我教过小学、初中和职高十多年,特别是在最后六年教职高时,面对我的职高学生,我真的觉得自己很幸福,也很有成就感。
1998年夏天,我以读书进修和打工为由,在重庆主城晃悠了大半个暑假。秋季开学后,我回到所在的职中,开学已经两天了。学校新招了一个文秘专业班,刚好还没有专业老师去上课,校领导见我能写新闻和作文,便让原本教初中语文的我去教职高文秘班。
按照当时的世俗目光,职高里的学生全是成绩不好、有些叛逆的少年。但我觉得,我教过的三届文秘班学生普遍都是非常优秀的,大约因为我的才能与文秘专业对口,教得还可以,至少有点轻车熟路,师生之间的感情也很深。我印象最深的学生也有许多,虽然近年来我的记忆力开始下降,但我仍能记得他们大多数人的名字。
下面只略举其中几个职高学生。
先说印象最深的男生帅文。他是我第二届文秘班学生,也是我职高教过的最理想的学生之一,成绩优秀,守纪律,情商也高,是一个很讨男女生喜欢的小帅哥,特别是有点考智商的数学和英语学得很好,有好几次考试都是接近满分。我觉得他读职高有点可惜,于是动员他去读普高,凭借他的实力,在普高肯定能考个普通本科,而读职高最多也只能考个大学专科。可是他一直不听,高考以全市职高类文秘专业前几名的成绩,考进了西南师范大学专科。这年秋天,我到重庆晚报社会新闻部实习,借用的是帅哥名记肖重阳的电脑和椅子;每到周末,我一个人无事,就会经常去看帅文,师生一起泡网吧,他打游戏聊天,我用笨拙的打字法写新闻(实话实说,我那时刚学会用电脑,只能用拼音打字,更不能盲打,每分钟便只可以敲三五七八个字)。再后来,他毕业到了外省,又回到重庆,在一家医院的办公室工作,娶了一个开州区的富家才女,生了两个孩子,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主城。我们一直都在联系。现在我每次上重庆主城,如果不向他提前汇报行踪或约他一聚,我是绝对不敢发朋友圈的。
再说几位女生。1999年1月12日,我结婚了。大约因为我请了假,没去上课,我教的第一届文秘班的部分学生便从班主任梁老师那里知道了这事,凑钱给我买了一份小礼物,下午放学后,小霞和小华等四五位同学作为代表到我租的房子楼下来送给我。那是一个两元钱左右的硬面抄,上面是小霞写的字:“祝敬爱的谭老师新婚快乐!98级文秘班全体同学。”至今这个硬面抄我还保存着,上面有我2002年在重庆晚报实习时写的新闻采访记录。一年半后,第一届文秘班的绝大部分同学都考上了重庆的职高类大专。2002年秋天,我在晚报时,她们已是毕业班。每个周末,她们都会选个时间和刚考到重庆的师弟、师妹们一起聚会,并请我有空前去作陪。
欣慰的是,我的这些学生现在发展得都不错。乐观开朗的小霞在主城一家幼儿园上班,婚后开公司的丈夫在外打拼,她在家教书兼顾教育儿子,儿子喜欢足球,是重庆一家少年足球队的主力队员。在朋友圈里多次看到她晒旅游、晒儿子参加全国少年足球赛,很是温馨幸福,几年前,还生了二胎宝贝女儿。小华大学毕业后,自由职业几年,再考到南川区一家事业单位,后来为了爱情,辞职到了主城。小玲大学毕业后,也在重庆某家公司发展——她应该是最记得我生日的一个学生,因为在她高考前报名时,我才知道我们农历是同一天生日。难得的是,职高毕业的她们,竟有好几位都努力考了建筑工程方面的资格师。
小红是我教的第二届文秘班学生。她小学成绩很好,读初中后有点叛逆,最后只考上了职高。到了大学,她才真正懂事起来,开始认真学习,毕业后就参加了自考,在一年内便拿到了自考本科。现在她已经成为一家知名房地产集团的一个部门副总,拿起了年薪。
当然,也有因为各种原因没有上大学的职高学生。作为老师,我总是力所能及地做点补救工作。高二那年秋天,家住长江边的小袁没来报名,说是到外地打工去了。她其实成绩还不错,我给她写了一封信,大意是鼓励她克服家庭困难,至少要把高中读完再去打工,但她没有收到,倒是她父亲读了,只托带信的同学给我捎了几句感谢的话。过了一学期,家住大山内的小陶也辍学了,她家庭经济条件本来不错,但她父亲是个乡村知识分子,知道职高考的大学就是三本或四本甚至专科。我又给小陶写了一封信,她父亲看了,有点感动,让她前来学习,最终她考上重庆一所职高本科,可她父亲始终不愿意她去读。再后来,喜欢文学写作的她努力考进了县电视台,参加了电大学习,拿到了大学文凭,现在又转行到了县上一个部门做文字工作,成为科室骨干。
说句题外话。有一次,大约是2007年,我去重庆出差。晚上,在重庆的十几名学生一起来到观音桥,请我吃火锅。吃完了,我说想去逛一下书店,他们便陪我去了书城。没想到,只是因为我捧起两本书多读了几眼,尽管最后我决定不买书,他们还是准确地将那两本书找了出来,拿到收银台悄悄替我付了账。这让我感动得从此再也不敢在他们面前提出要去逛书店。
这就是我可爱的职高学生们。面对阳光向上、真诚友爱的他们,我觉得自己是何等的幸福与幸运。何况,在和他们的接触中,我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美好的品质。从这个方面来说,他们也是我的小老师。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原文刊发于《重庆晨报》2025年2月6日11版
版面欣赏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编辑:朱阳夏责编:李奇,陈泰湧 审核:阮鹏程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