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书评:让“善”照亮前行的道路

发布时间:2025-02-11 11:08:21

正如《礼记·大学》所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通读完本书之后,我感觉《中华善歌》不仅是一部赞颂中华民族美德的长诗,更是引导我们与学生一同向善而行的精神灯塔。作者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深刻的人生哲理,向我们展示了何为真正的“善”,以及如何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践行善与德。

在读这本书之初,我也在思考,什么是“善”?在第一章“明德知善”章节当中,我就找到了明确的解答。“善”,不仅仅是指简单的善良行为,更是一种内在的道德品质,一种追求和谐社会的崇高理想。书中说到,善德就像一个人走路时,要道正、目正、心正,做人做事也是如此,要以德为先,心怀善德,才能广结善缘。随后,文中为我们介绍了四端、四德、三善等活泼生动的小例子,进一步丰富完善了我内心中关于德与善的体系框架,也深刻领会了善德关乎个人修养、家庭和睦、社会安定乃至国家兴衰的重要意义与作用。

作为高校思政辅导员,我在日常工作中深切体会到,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肩负着培养德才兼备新一代的重任。《中华善歌》不仅是师生精神世界的一份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部工具书。通过丰富的历史故事和“三百千”等经典名著,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善歌》可以直接作为思政课程推广。比如,第四章《善政善治》章节内容融入主题党日与团日活动,提升师生党员与青年学生的廉政修养。第八章《去恶扬善》章节中提到“与善居,入兰室;不善居,入鲍肆”,就可以启发学生要培养德善品行,需要从宿舍内务卫生做起,营造安静、整洁、和谐的生活环境,从而提升舍风、学风与校风。所以,我认为《中华善歌》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善”的内涵,鼓励他们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同时,我们青年教师自身也应不断学习提高,成为学生心目中“善”的榜样,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充满爱与关怀的校园文化氛围。

《中华善歌》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也提醒着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情操,帮助他们成长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时代新人。让我们携手努力,将“善”的种子播撒到每一个角落,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希望我们都能从《中华善歌》中获得启发,让“善”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照亮前行的道路。

作者:李登超,青岛理工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辅导员。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