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安顺:“村播”激活乡村“一池春水”

发布时间:2025-02-11 14:08:15

连日来,安顺市普定县黄桶街道后寨村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该村的蔬菜基地内,白菜苔迎来丰收,每天的销量超过3000斤,却依然供不应求。在这火爆销量的背后,有一个群体正在默默助力——他们就是“村播”。

目前,在安顺,越来越多的人拿起手机,化身乡村带货主播,借助直播和短视频平台,将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这种模式不仅极大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更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村播”的兴起

“家人们放心拍,早拍早发货……”1月13日下午,蒋女士坐在后寨村的蔬菜基地内,正热情地直播着。她手捧白菜苔,详细介绍其种植方法、烹饪方法及食用口感。

她的身后,是无边无际、绿意盎然的白菜苔田地。经过数小时的直播,当天采摘的白菜苔很快就被抢购一空。据统计,当天共销售了200余单,总量超过3000斤。

作为“村播”的一员,自2024年11月蔬菜基地的白菜苔成熟以来,蒋女士就坚守在这里直播带货,每天至少直播4小时,销售量达数千斤。

据了解,“村播”这一形式最早出现在2019年。他们通过网络直播平台,向广大网友推介农产品或农副产品,为农产品的销售注入了新活力。

在后寨村的直播基地内,像蒋女士这样的“村播”还有很多。一个蔬菜基地内,三四名主播分散在田间地头同时进行直播,场面十分热闹。

安顺的“90后”孙刚也是“村播”队伍中的一员。自2022年起,他的足迹遍布安顺各个区县,已经进行了200余场直播。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他成功售卖了桃子、葡萄、猕猴桃等多种农特产品。

从生疏到成熟

蒋女士今年已经57岁,原本是一家餐馆老板。然而,由于生意不佳,她最终选择了关店。2024年,她和女儿决定转型成为一名“村播”,由蒋女士担任主播,主要销售田地内的各种蔬菜。

“当时我连普通话都说不好。”回忆过去的一年,蒋女士感慨道。她每天除了直播数小时外,还要学习普通话,并进入其他类似直播间学习。辛勤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从一开始的一斤菜都卖不出去,到现在销售逐渐步入正轨。

“我们不是‘颜值’主播,所以只能赚一些辛苦钱。”谈到直播话题时,蒋女士笑着说。

而孙刚成为“村播”则是出于偶然。2022年,他拍摄的一条搞笑视频在网络上获得了众多网友的点赞,这让他对短视频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我以前在外打工,对主播一无所知。”他表示,起初他只是偶尔玩玩短视频,但决定成为主播后,他开始静下心来学习,逐渐掌握了受欢迎的技巧。

贵州段合誉贸易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段誉,曾培训过不少“村播”。他表示,起初直播间内可能一个观众都没有,但只要坚持下去,总能迎来曙光。

让农特产品走向全国

“安顺能带货的农特产品太多了。”孙刚告诉记者,在过去的两年里,他接触了大量安顺的农特产品。比如李子就有蜂糖李、杨武李、冰脆李等多种类型,这些在网络上都非常受欢迎。成为“村播”后,他对安顺的农产品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认为它们质量上乘、竞争力强。

2022年,他帮助一个普定的葡萄园解决了滞销问题。他发现该葡萄味道可口、质量上乘,但价格却不高。最终,他与老板商量通过直播售卖,很快葡萄就销售一空,购买者来自全国各地。

他最高光的时刻是销售猕猴桃。在短短7天内,他就卖出了2万斤猕猴桃。

“我觉得‘村播’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他表示,这个职业不仅能养活自己,还能帮助本地农特产品的销售。

在后寨村蔬菜基地内,通过“村播”的努力,目前白菜苔的销售量已经达到1.4万单,日均销售量达到3000斤,购买者遍布全国各地。

“网络的力量真的太强大了。”基地负责人张朝维感叹道。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媛媛

编辑 胡彪

二审 高发强 范力

三审 聂娜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