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欧洲金靴|被商务部制裁的美国生物巨头因美纳,来头不小,疑点不少

发布时间:2025-02-11 16:18:04

  近日,全球生物科技传来大消息,中国商务部出手,正式将美国生物科技巨头Illumina(因美纳)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

  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意味着,因美纳将在中国面临包括限制进出口、人员入境、投融资、罚款等在内的多项制裁。

  因美纳是成立近三十年的美国资深基因测序与生物制药巨头,自2005年杀入中国后,因美纳长期使用“高压手段”投资并购,买断中国大陆中下游公司核心技术,这一度使中国生物科技难有自主创新,一些公司不得已部分业务“出海”避开猎杀。

  到今天,因美纳已独揽全球基因测序上游(测序仪)超70%份额。

  当然,因美纳在华涉及的问题恐怕远远不止商业层面的垄断嫌疑。

  根据美国华盛顿特区非营利组织OpenSecrets的调研,因美纳作为美国「医疗复合体」一员,长期游说给美国当局…

  通过OpenSecrets网站的公开信息可以看到,因美纳仅2022年和2023年的游说费用账单就超亿元,账单上清晰描述出了游说内容,涉及“竞争政策”、“保护美国生物安全”、“保护美国生物科技”等关键词。

  换句话说,因美纳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一部分,同时也是美国全球扩张的生物领域马前卒。

  这家企业,来头不小,疑点同样不少。

  1

  就在三个月前,著名的沪上网红医生刚刚为因美纳站过台。

  此番被商务部制裁,张医生着实有些尴尬。

  事实上,因美纳在华的业务勾兑早已有之。

  不仅是张医生以及张医生所在的华山医院,包括为人熟知的金域医学、辉瑞、丁香园等,均和因美纳存在利益合作。

  丁香园无需多言:

  金域医学同样无需多言。

  三年前,金域医学因大搞新冠“投毒”行径而声名大噪,彼时其已在大陆及香港地区建立了三十八家中心实验室,拥有遍布全国的远程病理协作网,以及由六百多名国内外病理医生加盟组成的病理医生团队,为超过两万家医疗机构提供医学检验及病理诊断服务,可提供超过2800项检测项目,年检测标本量更是超1亿例。

  金域不但掌握着海量国民健康数据,更可以通过操控核酸检测的结果在当时来左右政府的抗疫政策、防疫节奏、动员规模。

  然而,这样一家业务涉及国计民生的公司,其背后为的联想控股站台(通过君联资本),甚至股东竟然更是外资(港资)。

  金域医学的第二大股东为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港交所全资附属公司,持股比例达到15.32%。

  除了股东方面的外资控股,金域医学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倍受海外资本青睐:

  2007年6月,金域与罗氏诊断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08年5月,金域通过美国病理学家学会(CAP)认可;

  2009年8月,金域通过ISO15189体系认可,成为我国首家通过美国病理学家学会(CAP)和ISO15189双重认可的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

  2010年7月,金域与美国匹兹堡大学医疗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10年9月,金域获得美国国家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计划(NGSP)一级认证;

  2011年9月,“凯杰(QIAGEN)-金域宫筛联盟”启动;

  2011年10月,“金域检验-匹兹堡大学医疗中心国际远程数字化病理会诊中心”揭牌;

  2012年2月,金域检验-Quest联盟实验室正式开业;

  2013年2月,共建凯杰(QIAGEN)分子病理示范实验室;

  2013年12月,与法国梅里埃诊断战略合作签约;

  2014年3月,美国临床病理学会(ASCP)病理和医学检验教育及认证培训中心(大中华区)落户金域检验;

  2014年9月,金域与克拉塔斯共建“金域-克拉塔斯亚洲小儿基因组研发中心”;

  2014年11月,金域与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共建国际远程数字化病理会诊中心;

  2015年5月,金域与赛默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18年1月,金域与全球基因测序巨头lllumina合作开发肿瘤及遗传病检测系统;

  2019年1月,金域与美国癌症基因组学领域的领导者PGDx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开发肿瘤诊断技术造福患者;

  2019年7月,金域与默克就结直肠癌基因检测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推动中国结直肠癌精准诊疗;

  2019年8月,金域与阿斯利康签署“共建肺癌诊疗生态圈”战略合作协议;

  2020年7月,金域与罗氏制药(中国)签署协议,将共同推动中国基层乳腺癌和胃癌患者生物标志物精准检测的可及性与规范化;

  2020年11月,金域与美国丹纳赫诊断平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几乎全员是非洲人民、南美人民、中国人民熟知的“老朋友”。

  比如,阿斯利康,后文会说。

  2

  因美纳诞生于90年代末的美国基因战争浪潮中,当时美国将人类基因组计划和曼哈顿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并列为人类科学研究的三大重大项目,并于2001年首次发布了人类基因组草图。

  但是通用的人类参考基因组主要基于欧洲白人为主体样本构建,尤其是因为当时样本质量的原因,其中70%的数据来自同一个人。

  这难以代表非欧裔族群,尤其难以代表我国族群的基因组多样性。即便是最新发表的人类泛基因组国际联盟(HPRC)收集了全球范围的四十七例样本,也仅包含三例中国汉族样本。

  这也是为什么西方生物财阀过去多年来十分「急迫」于获取中国人(包括日韩等东亚黄种人地区)基因图谱的原因。

  根据一项名为“中国食管鳞状细胞癌血清代谢生物标志物发现研究”的美国联邦项目的名录,美国近二十年来已从中国患者群体中收集了超过340份血清样本进行分析。

  除了活体血清,还有死人头骨。

  在因美纳成立的1998年以前,中国对古人骨的基因研究还未开始,美国一些机构就已经通过各种渠道、采取资助合作方式,将一些中国境内出土的古人骨运往美国进行DNA提取、扩增、测序、对比研究。

  美国方面的说辞是:

  以此来研究中国古人类基因与现代人基因的一致性和差异性。

  1996年7月时,美国《科学》杂志曾报道,哈佛大学的“群体遗传研究”计划组,当时在中国的血样采集已达两亿人次规模。

  六年后,2002年的3月,哈佛大学公布的在中国安徽省总共进行的基因研究项目共有十五个,包括哮喘病、高血压、肥胖症、糖尿病、骨殖疏松等。

  这其中有多少血样到了美国?至今未知。

  仅哮喘病一项,当时的项目负责人、在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担任副教授的徐希平,其本人承认的拿到美国的中国人基因样本就有16000多份。

  为什么选择安徽?

  徐希平那时候向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申请预算时的说法是:

  安徽人口多、样本多,且例如安庆地区较为贫困,农民很少看过病,所以比较‘纯’。

  就在哈佛公布项目一年之后,中国爆发了非典。

  非典战役之后,北京大学法律系硕士童增先生撰写了一本名为《最后一道防线——中国人基因流失忧思录》的书,这本书让他在当时备受国内亲美派的攻击,说他“阴谋论”、“破坏中美外交关系”云云……

  今天,我建议大家重新再去阅读这本书,可读性很强。

  在那本书中,童增明确证实:

  1998年,我参加过一个‘中国西部老人长寿监测服务’的国际合作项目,发现美国、德国等一些机构偷偷地在中国采集老人的血样,从事基因研究。

  据美国国际开发署PREDICT项目公开的数据显示,自2008年4月至2018年9月,PREDICT项目针对冠状病毒,总计在中国采集了约388批次,8680件来自蝙蝠,老鼠及人体的病毒样品进行监测预警,其中1 项目为238批次、4874件样品,2项目为150批次,3806件样品。

  据统计,至少有上万件左右的动物及人体的病毒,被运至美国的试验室里。

  很多新闻大家应该不陌生,2015、2018年,华大基因连续被科技部点名。

  特别是2018年10月25日那次,科技部的官网在那天的晚间发布信息:

  华大基因、阿斯利康、药明康德、上海华山医院等6家公司或机构,因违反人类遗传资源管理规定,遭科技部处罚。

  无一例外,这些企业受罚的原因,都是涉及违规采集、收集、买卖、出口、出境中国人基因遗传资源。

  其中这个华山医院,就是张网红所在医院。

  还有这个药明康德,在2016年被国家安全部门检查时,就被发现他们试图将5156份具有中国人生物遗传样本偷渡到国外。

  至于这个华大基因,emmmm………1990年,美国国会批准“人类基因组计划”计划,那时人在华盛顿的汪建——后来的华大创始人,顺而响应,于1994年悄然回国。

  五年后,1999年9月1日,“人类基因组计划第五次会议”在英国伦敦召开,汪建在没有得到中国政府授权的情况下,在会上宣布“代表中国承接该计划1%的测序任务”。

  华大,应运诞生。

  2003年非典爆发后,华大迅速破译四株 SARS 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并在此基础上研发出检测试剂盒。

  汪建和他的华大基因,走上人生巅峰。

  九年后,华大基因与盖茨基金会签署合作备忘录;再三年后的2015年,华大基因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著名的张医生所在医院——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与英国牛津大学开展国际合作研究、将部分人类遗传信息从网上投递出境。

  值得一提的是,马云的云锋基金也是华大基因的投资方之一,而张医生又是盖茨基金会和马云湖畔大学的座上宾。

  不妨细说两句药明康德。

  2021年2月底(马云当时消失了四个月),盖茨信托基金(Bill&Melinda Gates Foundation Trust)退出了阿里巴巴集团(股票代号:BABA),同时盖茨信托(Gates Trust)还出售了截至2020年底的第三季度末拥有的552383张阿里巴巴美国存托凭证。

  也是那一阶段,盖茨信托基金又转头购买了七百万股Schrodinger的股份——这家公司专注于寻药制药和生物基因研究。

  早在2019年4月,距离马云正式卸任阿里董事局主席只有不到半年时,盖茨就已与Schrodinger签署过投资协议;自2010年以来,盖茨曾连续领导四次对Schrodinger的投资。

  Schrodinger有近三百名员工,在美国、欧洲、日本和印度均有运营,在中国也拥有商业合作伙伴——不是别人,就是药明康德。

  太巧了,药明康德2008年7月时也曾获得马云领投的价值6300万美金的融资……

  还记得2021年夏天闹得沸沸扬扬的“科学松鼠会为731部队洗地”之事吗?经查,科学松鼠会、丁香园、果壳网(2010年上线)等一众活跃于国内互联网上的亲西方的“科普平台”,均是来自挚信资本的投资。

  而挚信资本,其资金主要来源于美国著名的大学基金会(如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纽约大学等)和国际著名的投资机构(如新加坡淡马锡控股、香港嘉里集团控股等)。

  好巧不巧,新加坡淡马锡,又是一个熟悉的组织的股东:马云的蚂蚁集团,其控股蚂蚁2.73%。

  丁香医生,科学松鼠会,挚信资本,新加坡淡马锡,马云,蚂蚁集团,张医生,药明康德,比尔·盖茨——全都连上了。

  包括丁香医生(丁香园)和比尔盖茨,同样有勾连:

  3

  既然说到比尔·盖茨,不得不扒,因美纳与此人同样是生物战略合作伙伴。

  2015年底,因美纳将旗下GRAIL公司抛股融资,专注血液中癌症肿瘤的血液检测,最终获得比尔·盖茨和杰夫·贝索斯投资一亿美元的A轮融资的资金,并且让因美纳在Grail保持20%的持股比例。

  在生物领域,盖茨先生是一位“未卜先知”的高手。

  2015年时,盖茨就预言过“会有全球的呼吸系统传染疾病发生”,此后他又联同众多医药财阀与英国首相约翰逊会面,商议如何大面积铺开疫苗的接种(当时辉瑞CEO、前文提到的犹太人布拉也在场)。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新冠疫苗接种电子证书方案,出资人名单排名第一的就是盖茨基金会。

  2019年2月12日,盖茨曾发表一篇《2019年度公开信》,并通过新华社独家发布一条面向中国地区的视频。

  当时盖茨在公开信的第二条里,还特别强调了“基因检测在改善全球福祉重要性”……

  这时候,我们再回看张医生的很多言论,也就很好理解了。

  小罗伯特·肯尼迪(约翰·肯尼迪的弟弟罗伯特·肯尼迪的第三子)2020年就曾炮轰比尔盖茨研制疫苗推行人口灭绝计划、迫害亚非拉等国家的生育规模:

  ① 盖茨用12亿美元根除脊髓灰质炎,控制了印度国家咨询委员会(NAB),并授权向5岁以下儿童提供50支脊髓灰质炎疫苗(从5人增至5种)。印度医生指责盖茨运动造成了毁灭性的疫苗株脊髓灰质炎流行,在2000年至2017年间,使496000名儿童瘫痪。2017年,印度政府驳回了盖茨的疫苗方案,将盖茨及其亲信逐出国民银行。脊髓灰质炎瘫痪率急剧下降。

  ② 2002年,盖茨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强行为数千名非洲儿童接种“脑膜炎疫苗”,50-500名儿童出现瘫痪。南非报纸抱怨,“我们是制药商的白鼠”。曼德拉的前高级经济学家帕特里克·邦德教授,将盖茨的哲学做法描述为“无情和不道德”。

  ③ 2010年,盖茨基金会资助了葛兰素史克“实验性疟疾疫苗”的试验,导致151名非洲婴儿死亡,对5049名儿童中的1048名儿童造成严重副作用,包括瘫痪、癫痫发作和发热抽搐。

  ④ 2014年,葛兰素史克和默克公司为在偏远的印度地区23000名年轻女孩进行实验性的HPV疫苗试验,约1200人遭受严重副作用,包括自身免疫和生育障碍,7人死亡。印度政府调查指控盖茨资助研究人员犯下了普遍违反道德的行为:强迫弱势村庄女孩参加审判,欺凌父母,伪造同意书,拒绝向受伤女孩提供医疗服务。

  ⑤ 2017年,世卫组织承认,全球脊髓灰质炎的爆炸主要是疫苗株,这意味着它来自盖茨的疫苗计划。刚果、菲律宾和阿富汗最可怕的流行病都与盖茨的疫苗有关。到2018年,全球脊髓灰质炎病例中有3/4来自盖茨的疫苗。

  ……………………

  过去十年里,盖茨基金会已向疫苗生产和开发捐献了超过四十五亿美元,并在建立全球疫苗接种联盟(GAVI,为贫穷国家购买疫苗筹集资金的非政府组织)的事业上起到重要作用。

  2009年,微软从默克医药公司购买了一项关键技术,可以被用来“开发针对特定种族和国籍不孕不育的优生学疫苗”——这与盖茨的公开承认使用疫苗减少世界人口的目标完全一致,而默克公司此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疫苗制造商。

  那时有媒体辩称:

  这种基因靶向疫苗研究技术是由被称为罗塞塔生物科技公司研发出来的。

  可实际上该公司的股东正是默克公司,后成了微软。

  盖茨夫人当时公开说:

  打算将余生都致力于扩大节育运动规模……这将是我一生的工作。

  彼时中国的《羊城晚报》的《美琳达·盖茨:从幕后走到前台》有公开报道,感兴趣的同志可自行检索。

  2018年5月,比尔盖茨在微软全国广播公司(MSNBC)一个公开节目中透露:

  特朗普总统正在考虑成立一个委员会来调查疫苗的副作用。

  而盖茨当时警告他:

  不要那么做。

  2020年4月,白宫记者罗宾逊声称:

  盖茨想要用疫苗来跟踪人。

  同时福克斯新闻主持人劳拉·英格拉汉姆也在Twitter上表示:

  盖茨和其他“全球主义者”一样,想要利用这场新冠危机来跟踪人。

  要看到,疫苗能够大规模发行的前提,一定是公共灾难的发生。

  就在复旦大学等高校联合向西方学界公开中国人基因图谱的前年6月14日,在华的盖茨也宣布:

  未来5年将向GHDDI提供5000万美元的捐赠。

  GHDDI是什么?

  这是一家由盖茨基金会、清华大学和北京市政府于2016年共同创立,是中国首家以PPP(公私合作)模式创办、非营利性质的新型药物研发机构,运营管理采取理事会领导下的中心主任负责制,五名理事会成员分别由三个发起方委派。

  GHDDI宣称专注于早期药物研发中从实验室到临床的转化研究,目前主要致力于开发治疗结核病和疟疾等传染病的新药,这些疾病严重影响着中低收入国家的妇女、儿童、艾滋病毒感染者和其他脆弱人群。

  根据官方披露,盖茨基金会2023年预算为83亿美元,达到史上最大规模。

  作为体现研发新模式的药物研发机构,GHDDI为何如此得到盖茨的重视?

  其实很多东西是有迹可循的:

  4

  哈尔滨工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余翔湛教授曾言:

  在未来,我国的基因测序市场不适合被外企把控,亟需关注基因测序设备国产化的问题。

  而就在2022年8月,上海疫情仍未完全褪去之际,因美纳落户沪上:

  但是不到一年,2023年5月22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召回公告,对因美纳公司生产的部分基因测序仪产品进行召回。

  主要原因是设备自检发现存在网络安全隐患,可能导致仪器分析无法生成正确的结果或对数据安全造成潜在风险。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因美纳第一次爆出网络安全漏洞了。

  2022年6月份,美国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CISA(美国网络安全与基础设施安全局)先后向因美纳的服务商发出警示,称因美纳多款测序仪存在安全漏洞,可能影响患者结果和客户网络的电子安全。

  其中CISA更是对漏洞给出了10.0的最高等级风险评估认定。

  根据美方梳理,那次因美纳暴露的安全漏洞如下:

  CVE-2022-1517(CVSS 评分:10)- 操作系统级别的远程代码执行漏洞,可能允许攻击者篡改设置并访问敏感数据或 API;

  CVE-2022-1518(CVSS 评分:10) – 一个目录遍历漏洞,可能允许攻击者将恶意文件上传到任意位置;

  CVE-2022-1519(CVSS 评分:10) – 任何文件类型的无限制上传问题,允许攻击者实现任意代码执行;

  CVE-2022-1521(CVSS 评分:9.1) – 默认情况下,LRM 中缺乏身份验证,使攻击者能够注入、修改或访问敏感数据;

  CVE-2022-1524(CVSS 评分:7.4)- LRM 2.4 及更低版本缺少 TLS 加密,攻击者可能会利用该加密进行中间人(MitM) 攻击和访问凭据。

  2022年6月13日,FDA发布召回通知,召回因美纳旗下NextSeq 550Dx 和MiSeqDx两款基因测序仪,共涉及56个国家2201台设备,其中中国423台。

  但是在因美纳的官方回应中,只是概述了这些漏洞的风险,以及他们及时发布了修复补丁,并没有对今后如何规避这种风险做出回应,仅以大而化之的“未来规划”一笔带过。

  更早一些的2022年3月,因美纳同样曾在其官网发布公告,主动召回基因测序仪 NextSeqTM 550Dx Instrument。

  那一次召回涉及的国家较多,除中国之外,还囊括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25个国家和地区,共计召回621台,中国152台。

  严格而论,中国市场无疑是成就因美纳全球霸主地位的关键区域,尤其是在新冠疫情爆发后,因美纳更是赚的盆满钵满。

  新开源、安必平、贝瑞基因、金域医学等大陆头部基因科技企业,均与因美纳达成合作协议,基于因美纳的系统进行体外诊断产品的研发。

  到2022年底,先后有超过三十家中国基因检测企业与因美纳签署合作意向。

  行业龙头的地位,让其可以轻松获得众多合作伙伴,同时也获取了海量的中国人种基因数据。

  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埋下了隐患。

  尤其是如果考虑到近年来因美纳最重要的一次战略合作:

  5

  去年10月30日(北京时间)晚间,阿斯利康全球及中国官方网站披露,公司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主席及中国总裁王磊先生正在中国配合调查。

  据悉,王磊本次配合调查或与此前公司涉及的医保骗保及药品走私案件相关。

  早在2020年11月,四川省雅安市医保局就曾通报过两起伪造基因检测报告骗保的案例,所涉药品均为阿斯利康已纳入医保目录的肺癌药品奥希替尼。

  这里注意:阿斯利康其主营业务之一正是基因检测。

  还记得前文吧,2018年10月25日科技部官网发布的信息,就有敲阿斯利康的脑袋。

  由基因检测,阿斯利康的另一个王牌经略领域也再度浮现世人眼前:疫苗。

  去年4月27日,据多家媒体报道,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十四届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原总工程师/首席科学家、中国生物前董事长杨晓明,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已被罢免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职务。

  根据公开履历可知,1997年秋,杨晓明受邀前往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做高级访问学者,从事分子微生物和疫苗学的研究工作。

  关键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隶属于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是美国联邦政府中首要的生物医学研究机构)。

  2002年杨晓明回国,前往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所,担任主管科研的常务副所长,在武汉一待就是八年。

  关键词:武汉。

  2020年初,湖北全省新冠疫情爆发后,时任中国生物董事长的杨晓明率队到省会武汉进行检测,短短48小时,中国生物即宣布冠病病毒基因诊断试剂盒研发成功,首批被中国国家卫健委推荐使用。

  关键词:48小时。

  中国生物背后是疫苗巨头国药集团,其与阿斯利康的合作已有三十年历史。

  而国药集团的身旁,同样有因美纳的身影:

  穿透国药集团股权架构,可以发现一家熟悉的医药财阀(也是一家疫苗巨擘)的影子:沪上某星

  它是国药集团旗下核心企业“国药控股”的创始股东。

  还记得前年1月吗,彼时全民聚焦辉瑞Paxlovid ,然而暗影之下,另一款美国神药悄咪咪入华,于无声处遍地惊雷——2023年1月13日,世界第七大药企、美国龙头生物公司默沙东与 Ridgeback 生物技术公司合作研发的抗新冠病毒口服药物——莫诺拉韦(Molnupiravir)胶囊,在中国市场正式首发。

  这意味着继2022年12月29日该药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应急附条件批准后,莫诺拉韦当时确定进入国内市场展开销售推广。

  这也是继辉瑞Paxlovid之后,在国内获批的第二款进口新冠口服药。

  其在华代理商是谁?正是国药。

  一年前莫诺拉韦入华,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刘勇公开介绍:

  当前国药控股正在与默沙东紧密协作,争分夺秒推进药物供应步伐。国药控股针对春节期间供需和物流特点等已制定进口、仓储及全国发运预案。预计春节前后可实现大量分批次到货,并将综合运用全国多口岸联动、多仓发运等措施提高药物可及性,惠及更多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

  国药控股,为国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旗下企业,听起来“国家队味儿”十足是不是?

  其实,背后是沪上某星罢了。

  这家医药财阀,国人应已熟悉。

  时间再往前推将近一年半,2022年3月下旬,上图中的C位网红,在公开场合发言:

  两种疫苗的三剂接种可提供非常高水平的预防重症与死亡保护率,保护率均达到了95%以上。这数据奠定了中国未来走出疫情的底气……我们看到了新药已经落地,疫苗三针加强有效。

  这是赤裸裸的“带货”。

  网红医生专门提到的BNT162b2 ,是辉瑞和BioNTech联合研发的疫苗,在国内的授权生产商正是沪上某星(2020年11月11日拿到《受理通知书》),该财阀同时也是辉瑞“特效药”Paxlovid的授权仿制生产商(2022年3月18日官宣)。

  而网红医生本人正是某星医药的带货红人,2020年5月15日曾在“515 X星家庭日”的活动上一语惊人:

  100%最终我们要靠疫苗才能战胜这个病毒!

  紧接着,三个月后的2020年8月,中国企业康泰生物被阿斯利康授权,推进后者与牛津大学研发的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AZD1222在中国内地的临床开发、生产和商业化。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彼时作为“竞争对手”的沪上某星医药的mRNA新冠疫苗研发也处于进行时,但是上述阿斯利康的腺病毒载体“牛津疫苗”也和某星医药不无关系。

  阿斯利康顺利投产,意味着包括某星医药在内的数家中国公司有望获利,这些企业均为牛津疫苗研究所的控股公司股东。

  该疫苗背后是牛津大学教授2016年之前成立的研究公司Vaccitech,其最大股东和投资方是Oxford Science Innovation(OSI),而OSI持有Vaccitech46%的股份。

  根据股权穿透,某星、某杉资本中国基金均持有OSI至少2%的股份,其中某星持有2.7%股份。

  回顾某星医药参与研发疫苗BNT162b1的时间轴,其子公司在2020年3月获得BioNTech许可,在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独家开发、商业化基于其mRNA技术平台研发新冠疫苗产品。四个月后,2020年7月16日,某星医药获得BNT162b1用于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试验批准。

  直至2022年3月底,上海抗疫防线被爆破,中国第一经济大市彻底沦陷。

  从此历史走向了一个完全失控、但实际步步为某些势力操控的人造结局。

  推荐阅读:抗击新冠是一场人民史诗,阶级、身位、立场决定了如何去记述它

  6

  沪上某星这家生物医药企业真的值得说道说道。

  还是先说回两年前的2023年1月。

  就在国药集团引渡莫诺拉韦入华的三天前,天津市医药采购中心官网已有公示,默沙东新冠药莫诺拉韦胶囊首发报价为1500元/瓶,一瓶即一疗程的用量。

  这个价格各位自行体会。

  而在其公示一天后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副司长黄心宇介绍:

  按现行的新冠药品报销政策,包括Paxlovid在内的新冠病毒感染诊疗方案中所有的治疗性药物,均可临时报销至2023年3月31日。

  也就是说,默沙东的莫诺拉韦也将执行这一报销政策,同辉瑞Paxlovid一道占用医保份额三个月。

  国药集团与默沙东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是在2022年9月,当时国药获得了莫诺拉韦在中国境内的独家经销权和独家进口权。

  两个月后,值“二十条”(也就是第九版plus,继续放宽海外入境)发布之际,国药控股全资子公司国药控股分销中心与默沙东就莫诺拉韦在中国市场的进口和经销事宜签署了正式的经销协议。

  再一个月后,值“新十条”(彻底放开,结束动态清零)发布之际,莫诺拉韦胶囊获国家药监局应急附条件批准。

  当时,国药控股在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外高桥保税区海关、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等的强力支持下,迅速完成了首批莫诺拉韦胶囊的进口申报、口岸提货、集中消杀、药检通关等工作正式上市销售。

  国家卫健委也于2023年1月6日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纳入了抗病毒治疗中新增莫诺拉韦胶囊。

  步步亦趋,严丝合缝。

  再说沪上某星与国药集团推荐给国人的这款莫诺拉韦的药效。

  根据当时真实的数据显示:莫诺拉韦实际未能降低患者的28天住院和死亡率。

  常荣山此前在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就曾表示:

  莫诺拉韦试验数据结果与不断出现的变异株无关。莫诺拉韦的靶点是RdRp,这个靶点本身不是最佳的新冠药物靶点。

  2022年10月,默沙东官方发布了莫诺拉韦两项真实世界临床证据和一项非临床研究进展结果,其中一项由牛津大学资助的研究数据初步分析结果显示,在英国进行的针对<65岁接种疫苗的成年人中,就减少住院人数和死亡人数方面而言,Molnupiravir添加到常规护理与仅使用常规护理相比没有任何差异(未达到主要终点),到第28天的住院和死亡的发生率总体都很低(两组均为0.8%)。

  负责这项研究的牛津大学研究员克里斯·巴特勒(Chris Butler)表示:

  在奥密克戎感染期间,住院率相对较低的情况下,服用药物和安慰剂的结果“没有区别”。

  常荣山也表示:

  目前上市的口服药,都是针对新冠病毒本身的靶点的,还没有很好的能够应对宿主的细胞因子风暴的有效小分子药物。

  我可以把目光拉回到近三年前——莫诺拉韦这款药首次获批是在2021年11月,当时获得英国药品和健康产品管理局(MHRA)附条件批准上市,并于最后的12月先后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紧急使用授权,随后又获日本厚生劳动省紧急特例批准。

  而就在其时,一个彼时不为人关注的舆论呼声出现:网红医生与丁香医生团队齐齐为新冠小分子药物代言,且网红医生所谓“最后一个寒冬”论又一次上热搜爆炒流量:

  一年之后,即2022年底默沙东的莫诺拉韦正式宣布入华之际,沪上某星与网红医生再度汇聚:2022年12月8日,沪上X星公益基金会与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就共同推进结核病防治项目的战略合作框架举办签约仪式,代表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的网红医生出席。

  网红医生在签约仪式上表示:

  X星和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一直有深厚的合作,其中X星基金会通过乡村医生项目支持云南、贵州的结核病消除计划。X星对中国公共卫生领域的投入,与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的理念非常一致,期待在未来能有更多合作。

  同时需看到,丁香园亦是阿斯利康的资本卒,双方早在疫情第一年即2020年6月便已携手:

  彼时,丁香园副总裁初洋表示:

  我们有一个重大的决策,就是把半条命交给合作伙伴,协行业力量,共建行业生态......丁香园愿意将客户、流量导给他们。

  7

  既然谈及莫诺拉韦,不妨再聚焦一番聚焦默沙东这家企业。

  其实,「默克」这个它在北美大陆的企业名(北美之外称默沙东)或许更加令人熟知。

  默克公司作为德国默克集团(1668年创建)的子公司建立于1891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默克公司被美国政府强行收购,并在后来独立为美国公司。

  1992年,默克进入中国香港,开始在中国布局;两年后,与杭州华东医药(集团)公司合资成立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

  很多问题都值得深究。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当年以蜱虫为传播媒介的莱姆病,是怎么来的?肆虐欧洲的口蹄疫病毒又是怎么来的?著名的“马尔堡出血热”的孪生兄弟“猴子病毒”,又是从哪个实验室研发出来的?

  提到猴子病毒,也就是令非洲人民闻风丧胆的埃博拉疫情,不得不再说一件事:2019年年中,华裔病毒专家邱香果博士与其夫程克定博士,被加拿大情报机构(注意,是情报机构而不是警方)从加拿大P4实验室带走软禁,其抗击埃博拉病毒的工程被中断,其成果——中和所有埃博拉病毒的单克隆抗体FVM04和CA45,正是被默克公司的实验室窃取,用以在非洲继续自导自演、赚取利润和控制非洲。

  说到埃博拉,给一些时间点:

  2018年3月21号,非洲自贸区协议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签署,定于2018年5月30号启动;

  2018年5月16日,就在启动前半个月,刚果金西南部城市姆班达卡发现首起埃博拉病例;

  2019年7月9号,第12届非洲联盟自由贸易区特别峰会正式宣布非洲大陆自贸区成立,然而8天后,世卫组织紧急宣布,刚果金爆发的埃博拉病毒疫情已成为全球卫生紧急事件,病毒开始向邻国扩散……

  难道都是巧合吗?

  为什么是刚果金?因为这个国家是中国经略非洲、中非自贸区的中心国家,从刚果金出发,埃博拉病毒可以广阔蔓延至整座非洲大陆。

  2018年时,俄罗斯国防部斩获的美国在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建造卢加尔实验室、进行生物武器试验的行径,也将俄罗斯近些年饱受困扰的猪瘟疫情(嗯哼,猪瘟,你想到了啥?)揭开了盖子。

  而就在2022年5月,俄罗斯武装力量辐射、化学和生物防护部队司令伊戈尔•基里洛夫公开指控:美国民主党领导人是美国在乌克兰进行军事生物活动的倡导者。

  基里洛夫在新闻发布会上说:

  乌克兰实际上是开发生物武器部件和测试新型药物的试验场。俄罗斯国防部已经弄清了上述计划,许多大型制药公司都参与了这一计划,包括辉瑞(Pfizer)、莫德纳(Moderna)、吉利德(Gilead)以及默克(Merck)。这使民主党领导人能够为竞选活动获得额外收入。

  推荐阅读:俄乌战争加快新馆病毒溯源真相(阅读请加VX:ozjx624 通过后直接要即可;加过别的号的同志无需再加,直接私信要)

  美国药企财阀进行生物殖民这从来就不是秘密。

  2011年8月时,奥巴马曾任命过一个调查委员会表示,美国政府研究人员上世纪40年代在明知违反伦理道德的情况下,曾对危地马拉在押人员和精神病患者实施性病人体实验,至少致死83人。

  美国生物伦理问题研究委员会成立于2010年11月,调查相关文件超过12.5万份。

  不过在当时,普遍被认为奥巴马和希拉里不过是想通过此举争取少数族裔在2012年大选中的选票。

  生物伦理委员会发现,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下属国家卫生研究院研究人员当年在危地马拉监狱着手实验时,几乎没把实验对象当人对待,甚至都没有告诉他们正接受一项危险实验。

  比如为了研究测试青霉素能否用于性病防治,接近5500人接受诊断测试,超过1300人经性行为或人为“接种”方式接触淋病、梅毒等性病病毒。

  研究人员会把已经感染性病的妓女带入危地马拉监狱,令在押人员与其发生关系、接触病毒。

  另外,他们还故意弄破一些在押人员或精神病患者的生殖器官、胳膊和脸上肌肤,再让受伤肌肤接触性病病毒。

  当实验对象感染梅毒等性病后,研究人员对他们施以青霉素并观察效果……

  这些实验对象并不知道,他们那个时候其实是沦为“小白鼠”。梅毒等疾病如果不及时接受治疗,可能导致患者身体器官严重损伤、瘫痪、失明甚至死亡。

  当年从事这一研究的美国医生约翰·卡特勒在一份文件中指出,他为一名精神病女患者接种梅毒后,女子濒临死亡,但出于研究考虑他必须继续为女子接种性病病毒,后者最终感染重病身亡。

  这个项目就有默克公司的参与。

  除却非洲,2010年,一名印度乡村女孩在注射疫苗后死亡的事件,又将“印度试药”问题拉进公众视线。

  自从2005年印度放松了对药物试验的限制之后,已有超过15万印度人成为药物试验“白老鼠”,参与了至少1600项临床试验,来自美国和欧洲的医药公司,如辉瑞、默克等都牵涉其中。

  在印度南部安德拉邦偏远地区,很多年轻女孩都参与了这项药物试验。她们试验了一种关于乳头瘤病毒的疫苗,这种病毒是宫颈癌的诱因之一。

  药物试验由美国的一个非政府组织“PATH”领导,并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除了萨丽塔,还有6名参加试验的女孩死亡,没有人知道真正的原因。

  根据世卫组织 VigiAccess数据库,截至2017年12月11日,已提交了该疫苗接种后报告的81340份不良反应报告,包括36062例神经系统疾病报告、2241例心脏疾病(包括35例心脏骤停)、460例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症(POTS)、超过3000例癫痫发作或癫痫、8124例晕厥和342人死亡。

  这就是著名的HPV疫苗。

  用疫情实验、控制人口,最臭名昭著的则是1995年在津巴布韦给两名婴儿注射致命剂量吗啡导致患者死亡的苏格兰麻醉学家理查德·麦考恩,还有80、90年代期间在津巴布韦和赞比亚因错误治疗导致60人死亡的迈克尔·斯旺戈博士,以及南非种族隔离时期用黑人做试验品研制生化武器的“海岸计划”的原负责人沃特·巴松等。

  这三个货可是登上过《纽约时报》网站2007年8月文章《非洲为何惧怕西医》的。

  《纽约时报》那篇文章提到,正是这些医学败类制造的事件使得整个非洲弥漫着一种对西医治疗的恐惧和不信任。

  直到今天,当脊髓灰质炎在尼日利亚、乍得和布基纳法索流行时,很多当地人仍然拒绝接种疫苗,因为他们怀疑疫苗可能会感染艾滋病病毒。

  但是非洲人对西医恐惧不仅是出于对个别医学败类的阴影,更多的是因为西方国家利用非洲在疾病控制、药品生产、卫生监管等方面的弱点,打着援助的幌子对非洲人民作了许多有悖道德的“国家行为”。

  典型的就是倾销大批淘汰药和进行人体试验。

  根据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公布的调查资料表明,直到进入新世纪,美国科学家仍然在美国卫生机构的资助下先后在坦桑尼亚、乌干达等非洲国家和其它发展中国家进行16项艾滋病药物非人道人体试验研究。

  其中9项是由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和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等政府机构资助,临床试验的对象包括1.22万名亚非拉国家的孕妇。

  试验内容从维生素A到缩短AZT(目前治疗艾滋病的标准药物)的疗程等等。每个项目都设有对照组,其中有15个项目的对照组给受害者服用的是无效对照剂。

  另据乌干达报纸披露,从1997年开始,为确定减少孕妇服用AZT的剂量是否会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染的概率,美国科学家在乌干达的10个村庄搞了长达两年半的活体试验。

  在试验过程中,研究人员只为其中5个村庄的患者提供了抗生素,而另外5个村庄的患者则没有使用任何药物。

  由于受害者全是黑人,所以该项试验成了美国侵犯人权、实行种族歧视的超级实锤,克林顿还在2000年公开道歉。

  我这么久以来为什么一直在反对辉瑞,因为这家企业臭名昭著的恶行实在令人发指。

  推荐阅读:拆解辉瑞Paxlovid,背后是一条隐秘的暗线(阅读请加VX:ozjx624通过后直接要即可;加过别的号的同志无需再加,直接私信要)

  1996年2月,为证明抗生素类新药“特洛芬”在治疗脑膜炎方面的疗效,辉瑞制药公司组织了一支医疗队来到尼日利亚北部的卡诺。

  卡诺是尼日利亚最大的州——卡诺州的首府。从1995年末开始,这里同时爆发了三种流行病:麻疹、霍乱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

  辉瑞自1957年就进驻尼日利亚,在1995年疫情爆发时,辉瑞已在这个西非大国的6座城市设立办事处,卡诺就是其中之一。

  当这里成为疫情重灾区时,辉瑞向尼日利亚政府表示愿意提供援助的同时,还表示愿意派出相关医护人员到当地救死扶伤。

  对于那次的慷慨行为,辉瑞自己的解释是:尼日利亚是辉瑞西非英语国家区域(包括尼日利亚、加纳、冈比亚、塞拉里昂和利比里亚)的总部所在地,以往辉瑞似乎更关心加纳等国,因此这一次应该以“慈善之心”回报尼日利亚……

  而他们的回报方式,就是在当地找来近200名感染脑膜炎的孩子,把他们分成两组,给其中一组服用辉瑞公司生产的“特洛芬”,另一组服用一家德国公司生产的“头孢曲松”。

  结果三周之后11人死亡,其余181名患儿全部落下残疾,有的失明,有的耳聋,有的甚至全身瘫痪。

  事后,辉瑞公司的医疗队迅速撤出,在尼日利亚没有留下任何记录。

  事后证实,辉瑞公司在尼日利亚试验新药的行为未经尼政府授权,且该公司准备试验的时间也很仓促,只有6周。

  而在美国,要准备此类试验至少需要1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此外,“特洛芬”也被证明存在致命的副作用,1999年就被美国和欧洲列为了禁用药物……

  关于辉瑞和默克,直到今天仍在产生大量的故事。

  

  2021年9月1日,我国首部针对数据安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正式开始实施,着重强调了保护公共卫生、医疗、养老等医疗健康数据安全的重要性。

  在过去十几年,在我国政策和医疗机构的支持下,因美纳成功占据了我国基因测序的大半市场,理应在数据安全方面全面配合……但现实是,因美纳并未尽数据安全相关的服务。

  更何况在因美纳的回复中,竟然强调“全球都暂未收到任何表明隐患被利用的报告”——难道没有患者数据被利用,就等同于没有数据泄露吗?

  2023年6月14日,张网红背后的复旦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等二十六家单位联合完成的中国人群泛基因组联盟(CPC)一期研究进展,以《基于36个族群的中国人泛基因组参考图谱》为题发表于《自然》杂志。

  这是我国学者领导的人群基因组研究首次发表在《自然》杂志上供西方学界共享研究。

  发表的这项研究初步构建了我国人群的「泛基因组参考图谱」,揭示了中国人的基因组中隐藏着此前从未揭示过的基因序列。

  应该说,在重构人类演化历程、找回复杂疾病研究“丢失的遗传率”等研究和应用中,该图谱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

  目前,团队正加速这一图谱的实用性研究,将之推向临床疾病检测尤其是精准医学领域。

  所谓泛基因组参考图谱,简言之就是借助数学中图论的思想和计算技术,将人类多个族群的代表性样本、具有多样性的基因序列以多维图谱形式组装起来,形成一个能充分反映种群基因组结构变异多样性的导航图,从而指导进一步的遗传学和医学研究。

  在本次项目的第一期研究计划中,检测团队对代表中国三十六个族群的五十八个样本采用最新的基因组测序技术进行了深度测序,结合最新的单倍型基因组组装方法,获取了超过百个高质量单倍型基因组,并以图基因组的方式构建了高质量中国人群参考泛基因组。

  最后的结果新鉴定出了东亚人特有的百万计的点突变或小变异,以及3.4万个结构变异,涉及大量潜在功能原件,包括至少千个蛋白质编码基因。

  其中,约五百万个碱基对新序列存在于95%以上的单倍型中,被视为中国人群基因组核心序列,并被认为可能与中国人群特有的生物学功能或表型特征相关。

  研究团队还新发现了1079个基因拷贝数变异,包括大量在中国人群中富集而在其他世界人群中较为罕见的若干基因拷贝数变异。

  同时,新鉴定出富集在中心粒、端粒等染色体复杂区域的3.4万个结构变异,其中半数以上仅在单个或两个样本中出现。

  这意味着,若不针对中国丰富的族群多样性开展专门研究,将没有机会发现这些遗传变异。

  研究人员进一步揭示,这些新发现的遗传变异可能与亚洲人群特有的某些疾病的易感性及表型多样性有关。一个典型的例子是α-珠蛋白基因簇,研究人员在该基因区域鉴定出两个中国人群特异性的大规模结构变异,包括一段20kb的缺失序列和一段10kb的重复序列。

  而就在同一时段,曾爆出过大量疫苗丑闻——在香港注射超过三百三十万剂,报告死亡十八人;三期志愿者中有四位志愿者出现了贝尔氏麻痹症;前六个月期的疫苗试验报告中其起草者中84%的作者存在利益冲突问题;六个月期的实验试验原本显示其疫苗的不良反应风险增加了300%,接种后不仅使人更容易生病也使死亡风险增加——的辉瑞集团,开始在欧洲比利时招募“华人小白鼠”。

  那年6月初,辉瑞位于布鲁塞尔的分支研究单位在facebook上针对华人公开大规模推送一则临床药物试验的广告,有偿寻找纯种华人去当辉瑞的实验对象,直系血亲必须都是华人,参加一次补偿215欧元。

  美国人为什么这么需要中国人的身体?

  或许是因为新冠疫情已经过去,但实际上这绝非今天有之。

  2022年3月份,科技部印发了《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其中明确规定:

  人类遗传资源材料是指含有人体基因组、基因等遗传物质的器官、组织、细胞等遗传材料;境外组织、个人及其设立或者实际控制的机构不得在我国境内采集、保藏我国人类遗传资源,不得向境外提供我国人类遗传资源。

  核心设备不在自己手中,我国遗传信息能否真正得到保护,犹未可知。

  前文提到的哈尔滨工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余翔湛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曾有表示:

  目前人类基因组数据已经成为各国重要的数据,涉及种族、国家安全,受到国家保护。这种数据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设想。

  还是那个问题:到底是谁在为这些外资生物药企站台?

  就在去年年初,同样与外资(盖茨基金会)有勾连的某兴疫苗宣布停产……关于三年抗疫的太多疑云,仍待揭开。

  锄奸永无止境,反腐没有尽头。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