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伊始,《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正式落地,中国在破除地方保护、打通经济循环堵点的征程上迈出关键一步。从“各打算盘”的地方博弈到“全国一盘棋”的协同发展,统一大市场的建设正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长期以来,地方保护主义形成的“隐形篱笆”严重制约了市场发展,导致物流成本高昂、资源配置低效。2024年中央督查曝光的违规市场准入案例中,地方保护政策占比仍较高。这种“行政区经济”模式不仅造成资源配置扭曲,还加剧了产能过剩和区域发展失衡。
以车厘子为例,其在智利本土每斤价格不足10元,但进入中国市场后因运输、通关、仓储等环节层层加码,价格往往翻涨数倍,甚至因地方政策差异导致“绕路运输”。而如今,“车厘子快线”的开通,让车厘子可在24小时内辐射全国多地。
中国的超大规模市场既是优势,也曾是“甜蜜的负担”。若是要素市场发育滞后、区域壁垒林立,只能“大而不强”。统一大市场的建设,正有利于构建基础制度统一、市场设施联通、要素自由流动的“超大规模市场”,释放内需潜力,形成“降成本—扩消费—促循环”的良性循环。
更深远的意义在于,统一大市场还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了衔接点。这种内外联通的模式不仅让中国成为全球商品的“引力场”,也为本土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积累了经验。
从“各自为战”走向“协同共生”,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既是对传统“行政区经济”的告别,更是对超大规模市场潜力的深度激活。相信在未来,如阿根廷牛肉、南美白虾等更多样的进口产品价格将因物流效率提升而走低,国内消费者可以享受到更丰富的低价优质商品。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同台竞技,中国经济的“大舞台”必将更加精彩。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