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解码“我的铁路风景”背后的文明密码

发布时间:2025-02-13 14:07:57

作者:陈雷

春运的钢轨上,一场名为“我的铁路风景”的主题活动正以镜头为笔、以温情为墨,在亿万旅客的归途中勾勒出一幅流动中国的精神图谱。这场由中央多部门联合发起的全民创作活动,不仅记录了铁路沿线的山川之美,更以微观视角解构了现代化进程中的家国情怀、文化传承与社会温度,成为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窗口。

车厢内,剪纸艺人现场教学“平安回家”窗花,高铁餐车上的桂林米粉与山西刀削面同台亮相,列车广播中穿插的非遗故事与智能到站提示交织成声——这些画面让钢筋铁骨的车厢成为移动的文化展馆。当智能检票系统与剪纸技艺相遇,当复兴号穿越千年古城时播放的方言童谣响起,中国铁路正以独特的方式完成一场文明的接力:既追求速度的极限,也守护文化的根脉。这种“科技为骨、文化为魂”的实践,恰是中国式现代化拒绝“单维度发展”的生动注脚。

活动镜头下的每一帧画面,都是普通中国人对生活最朴素的注解。乘务员半跪调整轮椅踏板的姿态、候车母亲用方言哼唱的摇篮曲、隧道中铁路工人检修时哈出的白气……这些被旅客随手记录的画面,没有宏大的叙事,却拼凑出最真实的情感图谱。正如网友镜头下的那瓶虚化可乐,它不仅是归途的陪伴,更折射出亿万游子“近乡情更怯”的集体心绪。而务工专列上,从“扛编织袋挤绿皮车”到“轻便登机箱乘高铁”的变迁,既是个体命运的升级,更是国家发展给普通人带来的尊严提升。铁路在此刻超越了交通属性,成为串联个人奋斗与时代洪流的情感纽带。

“我的铁路风景”更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文明启蒙。旅客镜头下,自觉排队的队伍、垃圾分类的举手之劳、陌生人互助的暖心瞬间,构成了旅途中最动人的风景线。在高铁站设置的“文明出行”主题摄影展区,孩子们指着照片问:“为什么叔叔要把空水瓶揣一路?”母亲回答:“因为最美的风景需要共同守护。”这种潜移默化的价值传递,让铁路成为培育公民素养的流动课堂。当“共建共享”从口号变为镜头下的具体行为,中国社会的文明水位正在铁轨的延伸中悄然抬升。

“我的铁路风景”如同一面多棱镜,折射出当代中国的复杂光谱:这里有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有社会文明的渐进式提升,更有发展观从“速度崇拜”到“温度觉醒”的深刻转型。当非遗窗花贴满复兴号的车窗,当务工人员的行囊从蛇皮袋变成登机箱,当陌生人的微笑成为镜头焦点,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条铁路的进化史,更是一个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精神成人礼。

未来,随着更多“铁路风景”被记录、传播,这条钢铁动脉将继续承载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在车轮与铁轨的撞击声中,奏响属于这个时代的文明交响曲。

一审:陈仕发

二审:叶力

三审:吴迪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