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甘肃中医药系统古籍保护工作显成效
中国甘肃网2月15日讯 据甘肃日报报道(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王睿君)记者近日从有关部门获悉,甘肃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甘肃省中医院入选第三批甘肃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明医杂著六卷》《伤寒六书六卷》《医方考》《摄生众妙方》等古籍入选第三批甘肃省珍贵古籍名录,我省中医药系统古籍保护工作显成效。
近年来,全省中医药系统深入发掘人文始祖伏羲、医祖岐伯、针灸鼻祖皇甫谧、敦煌医学、武威汉代医简等中医药资源,加大中医药文化时代阐释和中医药典籍保护传承力度。依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古籍保护”系列项目,在甘肃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和省中医院等古籍收藏单位开展中医药古籍保护、目录编纂、古籍修复、古籍影印等工作,建设两个标准化古籍书库,完成馆藏980册中医药古籍的修复工作。同时,坚持修复与数字化保护措施并举,建成“甘肃中医药大学古籍特色库”和“甘肃省中医药古籍数字图书馆”。
在省中医药管理局支持下,甘肃中医药大学建设甘肃省中医药古籍保护与传承中心,编纂《敦煌医学大辞典》,开展中医药古籍文献和特色技术传承,系统保护、研究和利用中医药古籍。指导甘肃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省中医院和省中医药研究院编纂《甘肃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藏珍贵古籍图录》《甘肃省中医院藏中医药古籍图录》,展现馆藏古籍精华。深入开展中医药古籍科研工作,成功申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20年中医药古籍文献和特色技术传承专项——痰饮古籍文献挖掘与出版项目,对历代相关古籍文献从源到流进行理、法、方、药的梳理和挖掘,出版痰饮临床专病专题著作,为临床实践提供借鉴指导。
责任编辑: 小云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