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立帝货|驳:《我们为什么说:毛主席是大佛》一文

发布时间:2025-02-17 08:16:47

  《我们为什么说:毛主席是大佛》一文(以下简称:佛文)说:佛家的核心思想是破除我执、普度众生,这与我们共产党人所倡导的破私立公、为人民服务,是完全一致的。

  这是大错特错!因为佛家破除我执、普度众生与共产党人提倡的破私立公、为人民服务,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从世界观上说佛家的破除我执、普度众生的方法论观念完全是建立在佛教经典之上,也就是建立在唯心主义方法论之上。我就问你一句:共产党人提倡的破私立公和为人民服务是建立在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方法论之上?从具体的方面讲,佛家的所谓破除我执、普度众生不过就是让人达到一种超越生死(无我),虚幻的涅槃境界而已。《佛文》对此不认可,它用佛教经典《金刚经》的内容狡辩:“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佛文》对此解释说:“发愿普度众生的人应做利益一切众生的事,重要的是参与利益众生的实践”。佛教传入中国已大约二千年。请问:在如此漫长的历史中,有那个真实存在的人认为自己达到了菩萨的思想、精神境界,而有资格去发愿普度众生了?并在参与利益众生的实践中取得哪些成效?成效可曾超过武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如果成效连毛主席批判过的武训都不如,那我只能说你们对《金刚经》解释不过是谵妄之言。

  《为人民服务》是毛主席在悼念张思德同志时所作的演讲,在这篇光辉的文章中有这样的内容:“……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解救正在受难的人民怎么解救?最正确、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用武力斗争去推翻剥削阶级的反动统治,这才是真正的、最好的为人民服务。如果用“普度众生”触动不了统治阶级一根毫毛的办法去解救受难的人民,而且还号称是在为人民服务,那就无异于是痴人说梦似的胡言乱语。《佛文》称:普度众生与为人民服务是完全一致的。请问:普度众生的内容包括推翻统治阶级吗?它包含“阶级”这个概念吗?

  毛主席在《新民主主义论》这篇著作中,鲜明的表达了对宗教的态度:“……共产党员可以和某些唯心论者甚至宗教徒建立在政治行动的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但是决不经能赞同他们的唯心论或宗教教义……”请问《佛文》:《金刚经》是不是佛教教义?是不是唯心主义的?现在看来说你不懂佛教一点没冤枉你。

  《佛文》引用《同班禅的谈话》一文中毛主席说的话:“我赞成有些共产主者研究各种教的经典……”当然应该研究,不研究怎么知道所有宗教都是唯心主义的,不研究怎么知道“宗教是麻醉人民的精神鸦片”(马克思语)不研究怎么知道所谓的“普度众生与为人民服务完全一致”根本就是不着边际的呓语。

  《佛文》还引用了《同藏族人士的谈话》:“……就是到了共产主义也还会有信仰宗教的。”《佛文》没有明确表示这是毛主席说的话,但显然如果不是毛主席说的它也没有必要在这里引述了。我的问题是:请你把《同藏族人士的谈话》一文的出处指出来,在毛主席的哪部著作中记载了这篇文章,是哪个出版社出版的?如果你说不出来,而是不负责任的胡乱引用网络上抹黑毛主席的文章,那我只能说你,不但不是你自封的毛派青年,而且还是不辩是非的小丑一个。至于《佛文》引述后人说毛主席对佛教经典的看法如何如何根本就不足为据,所以也不值一驳。

  《佛文》劈头讲道:佛家与佛教是两码事,就像儒家思想与孔教、道家思想与道教那样,而“儒释道恰恰是中华文化的代表”……我们强调东方文化复兴与社会主义复兴的联系。文章后面又说道:儒释道之所以引起争议,是因为被统治阶级和别有用心者利用。

  儒、释哲学绝不是中华文化的代表,而是真真切切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尤其是儒学,在所有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找不出一家比儒学更反动的哲学,现在看来你不仅不懂佛教,儒、释哲学你同样是不懂。如果你说你懂儒释文化所以才要复兴它,那我就直白的告诉你:你这是在为修者站台,是修者的帮凶,你复兴一次我批你一次,决不失言,因为这是原则问题不可让步。如果儒释文化复兴,那么真正的社会主义就不可能复兴!

  《佛文》的副标题是:另劝极左多读书。说我是极左,刚看到时我还不知就里,现在明白了,原来我是被修者的帮凶说成极左,这可就是太正常不过的事了,我为此感到光荣。至于劝我多读书,这话一点毛病没有,学无止境,乃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那我不妨把劝我多读书的意思送还与你,因为你连儒释之学也没搞懂,我送还回去也算合情合理。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