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健康周刊 | 感冒了?分清寒热再用药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洪旭
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和新学期的开始,人员流动增加,呼吸道传染病的风险也相应上升。不小心中招的你,如何辨别所患感冒是哪种证型?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海口市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符芳姿,为大家科普答疑和支招。
感冒久治不愈
中医疗法受青睐
2月7日上午,海口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不少感冒患者在接受中医治疗。正在接受耳部放血和穴位贴敷的苏女士称,自己患感冒已近一周,目前仍然有咽痛、咳嗽、咳痰等症状,经过几天的拔罐、刮痧、耳部放血等中医治疗,流感症状已经明显减轻,继续遵医嘱坚持治疗。
在中医科治疗室,还有一些人在进行铺姜灸、拔罐、刮痧等治疗。其中一位男性患者感冒后寒邪未消、怕冷,经医生看诊后,选择做铺姜灸治疗。现场,护士将4斤洗干净的小黄姜打碎后均匀铺在专用网垫上,接着在姜末中间位置平铺一层艾绒,随后将整个网垫放在患者的后背上,点燃艾绒开始灸疗,灸火的温热持续作用于督脉和膀胱经,从而达到温通经络、温阳散寒的作用。
符芳姿表示,对于近期感冒后寒邪未消,以及平素怕冷、阳虚易感冒者、腰背冷痛者、宫寒痛经者等,均可以使用铺姜灸,每周可治疗1~2次,根据个人体质进行不同调整,以增强抗病御邪能力。
感冒分三大证型
补气健脾是关键
符芳姿表示,从中医理论讲,感冒分为三大证型: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和暑湿感冒。其中,风寒感冒的主要症状为恶寒重、发热、鼻塞声重、流清鼻涕,咳白痰,口不渴。常用的中成药有荆防败毒丸、感冒清热颗粒;在中医非药物治疗方面,可以选用艾灸、拔罐、穴位贴敷等,减轻患者的症状。
风热感冒的主要症状为发热重、微恶风、喉咙肿痛、口干渴、咳黄痰、流浓涕或黄涕。常用的中成药有维C银翘片、牛黄解毒丸、连花清瘟胶囊、清开灵颗粒等。在中医非药物治疗方面,可以选用放血、拔罐、刮痧等疗法。
暑湿感冒除了常见的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外,还有头昏重、身体困重、恶心欲呕、胃纳差、腹胀,大便溏,甚至有些腹泻。常用的中成药有藿香正气丸、藿香正气口服液、新加香薷饮。在中医非药物治疗方面,可以选用艾灸、隔盐灸、鳖甲灸、拔罐等改善症状。
符芳姿提醒,出现感冒时,除了要用药物进行治疗以外,在饮食和生活起居上也要注意,要多休息,吃易消化而富有营养的清淡食物,比如蔬菜瘦肉粥、西红柿鸡蛋面等,不要吃辛辣、刺激、油腻、生冷的食物,也不要暴饮暴食。
在预防方面,符芳姿建议,年老体弱者建议适宜接种流感疫苗,平时生活中尽量不要到人多的地方,到公共场所要戴好口罩,平时要注意避风寒、保暖,适当运动,提高自己的身体免疫力;在室内挂一些防流感中药香囊包,准备防流感中药汤剂或者养生茶,如体质比较虚弱、经常容易感冒的患者,可在家中备一些玉屏风颗粒、黄芪口服液等中成药预防感冒。
在食疗方面,中医讲究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中医上提倡补充正气,也就是补气健脾。在煲汤时,可以加入一些黄芪、党参、枸杞、大枣等;给小朋友吃的话,可以加太子参、麦冬;消化不良者,可选用四神汤加山楂和苹果促进消化,调节脾胃功能,健脾益气,增强身体抵抗力。(王洪旭)
责任编辑: 小云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