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报网讯(通讯员海方记者马道军)春节假期,很多孩子收到了压岁钱。这笔压岁钱怎么花?2月17日,记者从市慈善总会获悉,我市自推出“个人慈善冠名基金”以来,已有1000多名市民认捐,认捐者中超过七成是孩子,而孩子们出资的主要来源,就是他们收的压岁钱。
前不久,刘莹洁在爷爷带领下来到市慈善总会,为自己的个人冠名基金续捐善款,这个习惯刘莹洁已经坚持了13年。“这是我们全家每年春节期间最有仪式感的事!”刘莹洁爷爷笑着说。
13年前,刘莹洁的爷爷奶奶来到市慈善总会,为刚满1周岁的刘莹洁办理了“刘莹洁慈善冠名基金”,作为赠送给孙女的生日礼物。此后,刘莹洁每年都将新年的“压岁钱”送往市慈善总会,为自己的“个人慈善冠名基金”续捐善款。
“希望可以帮助其他需要关爱和帮助的小朋友,送一份爱心,关心他人,快乐自己。”刘莹洁说。
与刘莹洁有类似想法的人还有很多。春节前夕,市民倪女士就联系慈善总会的工作人员,约定续捐以两个外孙名字冠名的慈善基金,“现在的孩子衣食不缺,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学会感恩!”倪女士反复强调。今年,倪女士选择在南京市慈善总会的公众号上进行在线捐赠。
据市慈善总会统计,春节期间,前来市慈善总会续交个人慈善冠名善款的有14人,捐赠资金12100元。
记者了解到,2009年,南京市慈善总会在全国首创推出“个人慈善冠名基金”项目,捐助者向市慈善总会认捐一定数额的资金,认捐起点为1万元,既可一次性全额注入,也可一次认捐、分年到位(最长不超过20年,即每年500元),即可拥有自己的冠名基金。
市慈善总会相关负责人表示,16年来,共有1000多名市民参与该基金认捐,善款总数已突破3800万元。根据捐赠者意愿,这些基金将全部用于“助学、助孤、助老、助困、助残、助医”等慈善项目。同时,市慈善总会还会定期向认捐者通报善款的使用情况。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