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村民为啥又打起了自备井
吴沟村一位村民家里正在打自备井。
□本报记者 翁韬 文/图
元宵节过后,很多打工人已经早早背起行囊,远赴他乡开启新一年的打拼,而伊川县江左镇吴沟村的段红林(化名)却迟迟没有动身。
“家里吃水的井刚打了一半,工人回家过节,节后还得继续施工,我哪里出得去!”段红林站在自家院子里,一脸愁容。
“井不打好,家里人就吃不上水,我出去打工也不放心。”段红林告诉记者,村里用自来水10多年了,但是去年夏天就开始停水了,眼瞅着过去了七八个月,也没有恢复供水的迹象。家里平时只有70多岁的父母和孩子常住,日常吃水全靠去周边有自备井的乡里乡亲家里“寻”。
“父母年纪大了,不会开拖拉机,也弄不动几百斤的大水罐。家里隔三岔五要拉水,我都得跑回家帮忙,平时只能在附近打零工,根本没法走远。”他指着墙角放着的白色塑料水罐,无奈地对记者说。今年为了能安心外出打工,前几天,段红林托朋友介绍了一家打井队,决心打一眼30多米深的吃水井。但1万多元的打井费用,让这个并不宽裕的农村家庭压力倍增,段红林只得托朋友给打井队协商好,分期付款。正月初十那天,段红林一咬牙凑齐了首付款,交给了打井队,“剩下的,等打工赚钱了,再分期分批慢慢还”。
走访中,记者了解到,由于近半年多的停水,很多村民纷纷自费1万多元在家里打起了自备井,也有部分家庭困难的村民无力支付打井费用,靠四处“寻”水度日,曾经的自来水管也渐渐成了摆设。
在村民曾秀娥(化名)家,她和老伴刚从城里的姑娘家过年回来,“大过年的,家里没水,一大家子人只能到县城姑娘家”。至于自费打井,曾秀娥认为,平时家里就是老两口,用不了多少水,为了吃水再花上1万多元,让这对老夫妻总觉得心疼。
据了解,吴沟村地处半丘陵地带,常住村民几十户,有200多口人。多年以来,缺水的村民们要到几百米外的一处老井里挑水吃,费时费力。2010年前后,上级有关部门给村里拨款,打了一眼200多米的深水井,铺设了管网,村民们轻轻拧开水龙头,就能用上清亮亮的深井水。这两年老井淤积严重,逐渐被荒废。
采访中,吴沟村一名村干部告诉记者,深井抽水需要支付电费,后续需要通过折算到水价中向村民收取费用。近几年来,随着运行管网老化,跑冒滴漏现象日渐严重,“吃的水还没有漏掉的多”。虽然,村民缴纳的水费已经由最初的每吨2元提高到了将近每吨3元,但就是这样,每个月还有数百元的电费差额亏空,村干部垫付电费成了常态。
该村干部表示,去年上半年开始停水,是因为抽水泵又出了故障,需要更换新的设备,但更换水泵和管网维修费用统计下来需要3万多元,村里实在无力支付。此外,据村里统计,这两年大部分村民家都打了自备井,仅有四五户没有打井,而向全体村民分摊机井维修费阻力很大,让这四五户承担也不现实。对于吴沟村村民来说,这似乎成了一道无解的难题。
责任编辑: 小云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