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双石|粟裕捅破的,是一层窗户纸

发布时间:2025-02-18 08:18:29

  这层窗户纸,是需要战场指挥员来捅破的。

  捅破了,就代表着战场指挥员对统帅部的意图有了完全的理解和把握;捅不破,统帅部就还需要与战场指挥员继续进行沟通。而刘陈邓对于战役下一阶段重点发展方向指向徐蚌线的意图,就意味着他们已经敏锐地觉察到了“斩断敌人中枢”的重大意义。

  现在该轮到隔了一级的华东野战军首长来捅破这层窗户纸了。

  粟裕来捅这层窗户纸了——捅得“胆大包天”,却也“战战兢兢”。

  据时任华东野战军副参谋长的张震回忆,7日当夜,粟张二人经漏夜探讨并熟虑后,于次日辰时致电军委,明确提出“抑留徐州刘峙集团,将其歼灭于长江以北”的建议(华野参谋长陈士榘当时正率前指在一线指挥)。

  这个电报非常重要,有必要全文引出:

  军委、陈、邓并报华东局、中原局:

  甲、由于近来全国各地战场的不断胜利,尤其是东北的伟大胜利与完全解放,促成战局的急剧大变化。在此情况下,蒋匪有采取下述两种方针可能:

  第一,以现在江北之部队再加上由葫芦岛撤退之部队,继续在江北与我周旋,以争取时间,加强其沿江及江南及华南防御。

  第二,立即放弃徐、蚌、信阳、两淮等地,将江北部队撤守沿江迅速巩固江防,防我南渡,而争取时间整理其部队,以图与我分江而治,候机反攻。

  乙、蒋匪如采取第一方针,使我在江北仍有大量歼敌的机会。如果能在江北大量歼敌,则造成今后波江的更有利条件,且在我大军渡江之后,在苏、浙、皖、赣、闽各省不至有大的战斗(如在江北大量歼灭了敌人,则严重的战斗要在华南才有打的),也不至使上述各省受战争之更大破坏,使我军于解放后,容易恢复。但如此,对江北及华北各老解放区的负担,仍将加重,又为不利。

  如果蒋匪即采取第二方针,可以大大减轻我江北及华北各解放区的负担,使这些解放区迅速得到恢复,但我今后渡江要困难一些(困难仍完全可能克服),并于渡江之时在苏、浙、皖、赣各省尚须进行一些严重的战斗和部分的拉锯战,且在江南大量歼敌的条件亦较江北差一些,这又是不利的一面。

  丙、我们不知各老解放区对战争尚能支持到如何程度,如果尚可能作较大的支持的话,则以迫使敌人实现第一方针为更有利。如果认为迫使敌人采取第一方针是对的,则我们在此次战役于歼灭黄兵团之后,不必以主力向两淮进攻(新海敌主力已西撤),而以主力转向徐固线进击,抑留敌人于徐州及其周围,尔后分别削弱与逐渐歼灭之(或歼孙兵团),或歼黄维兵团),同时以主力一部进入淮南截断浦蚌铁道,错乱敌人部署与孤守徐、蚌各点敌人。为此,在战役第一阶段之同时,应即以一部破坏徐蚌段铁路,以阻延敌人南运。管见是否有当,请即电示。

  粟张

  齐辰[1]

  无论从任何角度看,粟张这个深思熟虑后的电报都不能不给予一个高分甚至满分!这当间的全局意识和战略视野,主动精神和进取思维,跃然纸上!这的确是从九月会议所制定的“南线战略”出发去设想的南线决战的进程,而且也是粟裕等人自提出淮海战役计划(小“淮海”)后,第一次完全从战略角度,向军委表达的意见

  粟裕、张震这个在深思熟虑后对战役前景的“勾勒”,与此间国民党军方面因那个“五心不定”的“决心”而表现出来的颓丧之势,有着相当密切的因果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潜在酝酿已久的“决战”决心,是被“徐州集团要逃跑”的动向所触发和刺激出来的!——同日9时30分,粟裕、陈士榘、张震致电华野山东兵团谭震林、王建安并告军委及陈毅、邓小平:判断徐州集团“敌均有南撤企图”[2]并作出派队堵截的临机处置。当晚21时,陈邓也致电粟陈张,通报中野主力进展情况并指出:“蒋贼究竟只撤退邱、刘两部,还是整个放弃徐州(包括黄、李、冯),不日即可判明,应加注意,你们所得情况望即告”,“如判明蒋既系整个南撤,设防淮河时,如有可能,你们能派[部]队举行拔越追击,迅速进至淮南路东。”[3]

  陈邓与粟张想到了一起——都要抑留刘峙集团于长江甚至淮河以北以图之。

  粟张这个建议中的“战战兢兢”体现在电文中的“丙”项:

  丙、我们不知各老解放区对战争尚能支持到如何程度……

  这是实话!这个“决战”的动静儿太大了,需要调动和协调的各山头各山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动作也太大了,不光是粟陈张定不下盘子,刘陈邓也定不下这个盘子,这个有可能需要“倾家荡产”却更有可能得到丰厚回报的“一棰子买卖”,只能由最高统帅部——中央军委来定盘子!

注释

  [1]《粟裕、张震关于敌可能采取的方针及我之对策致中央军委等电(1948年11月7日)》,《淮海战役综述·文献·大事记·图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会员)第117页~第118页,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12月第1版。

  [2]《孤立徐州截断敌南撤退路(1948年11月7日)》,《粟裕文选㈡》第615~第617页,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3]《陈毅、邓小平关于注意判明徐敌动向致粟裕、谭震林等(1948年11月8日)》,《淮海战役综述·文献·大事记·图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会员)第119页,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12月第1版。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