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团队在为黄女士进行手术。(医院 供图)
黄女士的左腿围比右腿粗了16厘米。
■ 时间:2月5日
■ 地点:厦大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楚燕 通讯员 张舒姗 李静)因为左腿莫名肿胀,黄女士尝试过泡脚、针灸等方法,十八般武艺都用上了,左腿却像吹气球一样越来越膨胀,大半年后,左腿围比右腿粗了16厘米,连走路都困难。是静脉曲张或是下肢血栓?多家医院轮番检查下来,都不是。绝望之际,有医生向她推荐了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黄小进主任。春节后,黄女士立马到中山医院办理住院,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困扰她多时的腿肿终于明显消退了。
左腿“暴胀”
2个多月无法走路
黄女士今年68岁,从去年3月开始,她的左大腿逐渐肿胀,并出现疼痛、瘙痒等症状。老人辗转多家医院求治,一度怀疑是静脉曲张或下肢血栓,检查后均排除。为了消肿,黄女士尝试了针灸、理疗、吃中药等多种方法,都没有效果。她还试着泡脚,可是越泡肿得越厉害。
去年底,黄女士病情突然加重,整条左腿像吹了气的气球似的迅速膨胀,速度之快,令全家为之震惊。同时,红肿、疼痛症状明显加剧,伴有瘙痒和麻木感,连续2个多月基本无法行走,多次在家中摔倒,生活几乎无法自理。
全家人疲于求医之际,一位医生向他们推荐了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的黄小进主任。一家人马上前去就诊。“黄医生太厉害了,瞄了一眼,就说是下肢淋巴水肿,需要手术治疗。”黄女士的女儿告诉记者,当时测量两腿腿围最大值相差16厘米。
手术高难度
挑战“闽西南首例”
2月5日,刚过完年,黄女士就住进了医院。2月7日,黄小进为黄女士实施淋巴管静脉吻合重建术。
据介绍,该项手术实施难度极高,需要在显微镜下将多个淋巴管与静脉进行精确吻合,再重建淋巴回流通道,对操作精细度要求很高,很考验术者耐心。“此前闽西南地区从未有医院开展过。”黄小进介绍,医院血管外科团队为此深入研讨,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和评估。手术当天,黄小进带领科室多名医生联合作战,手术麻醉科全程保驾护航,手术最终取得成功。
黄女士的女儿表示,母亲术后很快感觉左腿轻松了不少,疼痛、瘙痒和麻木感也显著缓解,积郁已久的心结终于纾解。经过术后一周的精心护理,目前黄女士已能在护士或家属陪伴下,自行下床上洗手间,肿胀的左腿腿围减少了12厘米。据了解,她的腿部肌肉力量和行走功能正逐步恢复。
“很幸运遇到这么好的医疗团队,帮我妈妈解除了顽疾。非常感谢医护人员的照顾。”黄女士的女儿昨日接受采访时说。
医生手记
淋巴水肿致残率高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主任黄小进:
淋巴水肿是由于淋巴系统功能障碍导致的局部水肿,是淋巴液在组织间隙中积聚而引起的一种病理状态。这是一种高致残类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常见病因主要为感染(真菌、寄生虫、细菌等引起),损伤(手术、放疗、外伤等损伤淋巴管所致),恶性肿瘤等。据统计,淋巴水肿的全球患者数量庞大且发病率逐年上升。在中国,淋巴水肿患者数量保守估计已达1000万人。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