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2月18日讯日常生活中,不少人被一种神秘的眩晕感缠上,去医院一查,竟是一种离“家”出走的“叛逆石头病”——耳石症捣的鬼!
耳朵里还能长石头?不会是耳屎吧?还真不是。这些“石头”其实内耳椭圆囊斑上黏附的碳酸钙结晶颗粒,只有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这些微小的耳石对维持身体平衡至关重要。
正常情况下,它们像乖宝宝一样,待在特定位置帮我们维持身体平衡。可一旦它们“闹脾气”,从原来的地方脱落,掉进半规管这个“小迷宫”,就开始“兴风作浪”折磨人。
有多难受呢?只要你的头稍微动一下,如起床、翻身、低头或抬头时,漂浮在内淋巴液的耳石便随着头位变化晃来晃去,刺激内耳平衡感觉神经,让人觉得天旋地转。眩晕发作时可能伴随恶心、呕吐、眼球震颤等不适感,晕得厉害时连行走也变得困难。好在这种眩晕来得快去得也快,少则几秒,长也不过1-2分钟,但就是这短时间的剧烈发作,就能把人折腾得够呛。并且,长期反复眩晕发作可能影响睡眠和生活质量,导致患者焦虑、抑郁。
病例回顾
市民张女士深受其害。她最近被心事烦扰,连续几晚失眠。一天清晨起床翻身时,突然感到天旋地转,难受地起来吐了,可当低头准备躺下时,眩晕感再次袭来,于是紧急来青岛妇儿医院就诊。经头晕眩晕门诊专家查体确认张女士得了耳石症。
耳石症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耳石复位。医生通过特定手法,让患者头部按一定方向、角度转动,送“调皮鬼”耳石“回家”,从而在极短时间内极大缓解症状。复位治疗操作简便,首次复位治愈率达78%以上。
医生紧跟着一波复位操作,张女士立马不晕了。亲身体会到这立竿见影的效果,张女士直言医生“神操作”。
“短”“动”“床”快速识别
虽然耳石症来势汹汹,但其实是一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辨别起来并不难。大家可以通过 “三字方针” 初步自诊。
第一个字“短”,眩晕发作时间短暂,不超 1-2 分钟;
第二个字 “动”,头晕和头位变动有关,像躺下、起床时容易发作;
第三个字“床”,多数患者眩晕和床有关,在床上翻身、起床时就会“中招”。
健康提醒
针对这个藏在耳朵里,冷不丁出来搞破坏的 “调皮鬼”,头晕眩晕专家提醒,尤其是“熬夜党”“低头族”等群体,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生活方式,避免劳累、焦虑、熬夜;控制好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骨质疏松的老年人和更年期女性记得及时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要是出现“短”“动”“床”等症状,及时就医确诊治疗,重新找回稳稳的幸福!
头晕眩晕门诊
青岛妇儿医院耳鼻喉科新开设头晕眩晕门诊,致力于眩晕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为患者提供专业,全面,优质的诊疗服务。
就诊攻略
预约方式:登录“健康青岛”公众号、“青岛妇女儿童医院”公众号等平台,选择 “耳鼻喉科——头晕眩晕门诊”进行预约挂号即可。
就诊地点:儿童门诊 3 楼耳鼻喉科。
温馨提示:提前7天即可进行“头晕眩晕门诊”预约;医生坐诊具体信息以“健康青岛”公众号门诊安排为准。
坐诊专家
于海玲 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耳鼻咽喉专业学科带头人,青岛市优秀青年医学专家。中国艺术医学嗓音协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耳鼻烟喉学组全国委员,中华妇幼保健协会耳鼻喉微创学组全国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睡眠医学医师分会青年委员,山东省第二届变态反应分会青年委员,山东省康复医学会鼻内镜分会委员,山东省疼痛医学会耳鼻喉专业委员会委员,青岛市医学会睡眠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青岛市医学会耳鼻喉分会委员,青岛市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委员。
姜亮 副主任医师,中国听力发展基金医学会“听力与疾病”专家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康复医学会分会委员,青岛市医学会耳鼻喉科分会委员。擅长头晕眩晕、耳聋、儿童听力筛查诊断及康复等。(通讯员 王鑫鑫)
责任编辑:刘亮亮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