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智全
为督促和引导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落实合规管理主体责任,保障平台内小微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北京市市场监管局近日公布《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服务协议和交易规则合规指引》《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信息公示与披露合规指引》《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禁限售商品管理合规指引》。指引提出,平台不得编造、修改、删除、屏蔽消费者的评价信息。(2月17日《北京日报》)
网购时代,商品评价信息是消费者购物的重要参考指标,平台也理应为消费者展示客观、中立、真实的商品评价信息。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和电子商务法对此均作了明确规定。然而,伴随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一些平台为赚取更多流量、吸引消费者购物,故意对不利于自身引流的商品评价信息肆意编造、修改、删除、屏蔽,致使商品评价信息真假难辨,消费者深受其害。
平台这种做法,既涉嫌对消费者的欺诈,又涉嫌对其他合规经营平台的不正当竞争,是典型的商业毒瘤。如果任其肆意蔓延,很可能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后果,其危害不容小觑。在此背景下,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发布合规指引,严禁平台编造、修改、删除、屏蔽商品评价信息,有助于促进商品评价信息更真实、更可信。
治理不实商品评价信息,除了监管部门严肃执法外,还需要有引导平台不越界发布不实商品评价信息的新举措,如此才能堵疏结合,形成治理合力,提高监管效能。特别是要通过技术手段,综合分析不实评价信息的语言要素,从而实现精准治理,快速查找失真评价信息并进行删除。
要让消费评价信息去伪存真,需要秉承“抓前端、治未病”的治理导向,建立良好的消费评价体系。此番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发布的合规指引,将上位法的要求逐一细化,既能让平台读懂弄通自身的法定义务,让其在经营中主动守规矩,又便于监管部门依法精准惩治平台的违规行为,有效提高监管效能,不失为一举多赢的创新性举措。
更重要的是,合规指引除了有利于鞭策、督促平台诚信守法发布商品真实评价信息外,也能让消费者避免掉进不实商品评价信息的“陷阱”而盲目下单,在直接保护消费者知情权的同时,更能间接促进消费环境的净化。这对提振消费信心、释放消费潜能,以及推动平台经济合规前行大有裨益。
当前,以网购为主流的消费模式蓬勃发展,守住商品评价信息真实的底线,是激活网购消费潜能、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优化营商环境的必然要求。有关部门发布合规指引,有助于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帮助消费者作出理性的消费选择。
供图/视觉中国责任编辑:韩保林(EN087)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