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人口1700余人的村子里
从2015年到现在
走出了148名大学生
其中学士43名,硕士3名
是什么原因
让这个平凡的小山村盛产“学霸”?
初春时节,走进织金县少普镇金钟村,云雾缭绕、山川秀美、村庄整洁,一幅岁月静好的美好画面让人心感宁静。穿过些许泥泞的小路,我们来到了大学生陈家瑶的家里。今年22岁就读于云南大学的她正在等待考研结果,准备迈向下一个学习进程。“考上大学最大的感慨就是,外面真美。”开朗的性格,清晰的谈吐,聊起考学的“诀窍”陈家瑶说:“贫穷的山村困不住梦想,实现梦想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读书。”
陈家瑶家有四姐弟,父母是初中学历,文化程度不高,但对四姐弟的教育从不将就。“爸妈在家里务农,虽然辅导不了我们,但是他们会请村里成绩好的哥哥姐姐帮助我们,不管再忙都会督促、陪伴我们学习。”父母陪伴和鼓励型教育的良好家风成就了陈家瑶四姐弟,大姐陈丹妮毕业于贵州康养大学,现在是金钟村的一名村医,三弟就读于燕山大学,是一名大一新生,四弟正在读小学六年级。一家四姐弟,三个大学生,母亲彭芳的脸上藏不住的笑意,她说:“读书才能改变命运,我们做父母的必须倾尽全力去支持他们。”
在金钟村,一家几兄妹多个大学生的家庭无独有偶。金钟村村委会的副主任陈小露是一名大学生,毕业于六盘水师范学院,她家五姐弟目前也有三个大学生。陈小露是家里的大姐,率先考上大学的她带动弟弟妹妹相继考上凯里学院和遵义医科大学。“我是家里的大姐,我要成为他们的骄傲,更要做好他们的榜样。”互相督促、言传身教的良好学习氛围是这个学霸家庭的“秘诀”。
薪火相传,教育是一场永不停歇的接力。1991年毕业后就在家门口的普戛小学任教的教师陈学忠,这一教就是34年,立德树人、孜孜不倦,帮助山村孩子走出大山是他一生的追求。“大学生是乡村进步的‘标志’,他们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普戛小学是金钟村唯一的一所小学,从民办到公办,从破陋到完善,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从这里走出去,这所为金钟学子启航的学校始终坚守在这片土地上。
“家家重教、户户耕读”是金钟村的育才“密码”,质朴的民风,良好的学风,重教的家风让这个小山村人才辈出。自2020年起,每年的正月初三,村里的长辈就会集中慰问当年考上本科的大学生,以激励他们继续刻苦学习。教育,已成为金钟村血脉里的信仰。
有人回乡就业
有人创业他乡
在金钟村
每一本翻旧的课本都是改变命运的船票
每一个奋斗的背影都是献给乡土的情书
家乡的水土滋养着这里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
绘就了金钟村的“人才图谱”
这片土地正以最质朴的方式诠释
不仅能让人走出大山
更能让大山走向未来
来源:织金融媒体
作者:陈翎 陈仕清 王春府 杨辉艳 李奕峰 黄盛海
一审:张杨
二审:孙延
三审:马本立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