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方位护航临时遇困人员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璋
“我来上饶找一个朋友,多日没有联系上,现在钱花光了,无法返乡,你们能不能帮帮我?”今年春节期间,一名年轻女子来到上饶市救助管理站,面露难色。
“别急,坐下来喝杯热水,慢慢说。”得知该女子的处境后,上饶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立即核实相关信息,为她购买了当晚的返乡车票,还贴心地提供了方便面和矿泉水,并将她送进车站。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保障逐步成熟以及流浪乞讨人员源头治理和回归稳固取得成效,我省临时遇困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呈现出受助群体多元化、救助服务专业化、救助资源不均衡等特点。为此,我省分层分类开展救助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救助服务水平,有效推动救助管理工作提质增效,让临时遇困人员及时获得更多暖心帮助。
近日,抚州市救助管理站里上演了温情一幕。已安置落户在该市社会福利中心的福仲雄寻到亲人。当年迈的父亲看到福仲雄的那一刻,老人抑制不住泪水,紧紧抱着儿子,不停地说:“找到了,终于找到了!”
福仲雄是抚州市救助管理站在2018年1月的一次街面巡查时发现的流浪人员。发现时,福仲雄正在拾垃圾,疑似智力障碍,无法与人交流。工作人员及时将他接到救助管理站,之后通过登报、DNA比对、人像比对等方式帮他寻亲,但未能查询到他的个人信息,便按照相关规定将他落户安置在社会福利中心生活。
虽然落了户,但大家为他寻亲的心愿一直没有放弃。去年12月2日,抚州市救助管理站启动“温暖回家路”专项行动,福仲雄的身份信息第一个被核实成功。
据了解,近年来,我省临时遇困群体类型发生了显著变化。以2023年为例,全省受助人员中,传统流浪人员占比只有16.92%,而务工不着、寻亲不遇、遗失钱财、打拐解救、家暴庇护等新型受助人员合计占比54.44%。因此,我省顺应趋势,主动将受助群体由流浪人员拓展至务工不着、寻亲不遇等临时遇困人员。
民政部门通过会同公安、城管等部门开展联合巡查和专项救助行动,确保街面临时遇困人员“零露宿、零事故”。动员各类力量,在村(居)委会、便利店、快餐店、快递站等设置数千个求助引导点,链接基层资源,积极拓展求助线索发现报告渠道,有效缩短临时遇困人员受助响应时间。
建立省级人像比对机制,通过寻亲公告、人像识别、DNA检测、社工介入等方式,为暂未查明身份信息的受助人员提供寻亲服务。根据务工不着、寻亲不遇、家暴庇护等新型受助群体的合理需求,高标准打造快捷酒店式温馨救助室,有效提升受助人员满意度。
建立“1 2 N”流浪乞讨人员源头治理和回归稳固新机制。“我们提供落户安置服务,协同公安部门疏通落户安置渠道,简化落户安置流程,确保符合条件的长期滞留人员一到时间节点即可顺利落户。同时,我们还实现了‘一站式’办理身份证、户口本、社保卡、残疾证等服务,确保他们可以享受社会救助待遇。”省救助管理服务站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外,我省还链接各项社会救助政策,为符合条件的受助人员落实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各类保障性政策,帮助临时遇困人员“回得去、过得好、稳得住”。(陈璋)
责任编辑: 小云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