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MDT)对危重疑难患者的诊疗优点越来越明显,通过多学科专家的共同讨论,不仅提高了疾病的诊治水平,还促进了各科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临床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加科学、规范的治疗方案。
近日,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再次上演了一场与死神赛跑的“生命之战”,经过急诊重症医学部、心内科及多学科医护团队的联合诊治(MDT),以快速的应急综合救治能力、精湛的医疗技术成功救治了一名急性心肌梗死并心脏骤停、急性心力衰竭、硬膜下血肿、股骨颈骨折(左侧)的危重患者。
74岁的李奶奶因憋喘半天,被家属送至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一科门诊就诊,接诊医生当即启动急性胸痛的救治流程,进行心电图、脑钠肽、心梗三联等初步检查结合病史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力衰竭(泵衰竭)、硬膜下血肿、左侧股骨颈骨折、肺部感染。收入心内科监护病房,进行纠正憋喘改善心功能等综合治疗,并请神经外科会诊协助治疗。
救治期间,患者突发意识丧失,全身抽搐,心电监护示心室颤动,值班医师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和电除颤,非同步直流电复律成功!给予抢救药物应用,持续抢救约3分钟后,患者恢复自主窦性心率,血压趋向好转,意识逐渐转清,经急诊重症医学部紧急会诊后立即转入急诊重症监护病房进一步抢救。
患者血压极其不稳定,合并心源性休克,病情十分危重。急诊重症医学部主任魏传义在全力救治患者的同时,紧急启动MDT(多学科联合诊疗),快速组建以急诊重症医学部为主,心内科、心脏介入中心、神经外科、骨科多学科联合抢救小组紧急会诊,讨论制定治疗方案,初步计划先稳定血压,保障心脑肾灌注,继续明确憋喘病因精准治疗稳定病情,辅助治疗预防硬膜下血肿并继发脑出血,持续下肢骨牵引,预防下肢血栓形成,病情稳定后再择期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实现心肌再灌注,多学科联动,通力协作,全力以赴抢救患者的生命。
患者年龄较大且合并多种疾病,病情危重,救治难度极大,为其抽血化验,脑钠肽大于35000pg/ml,纠正心衰及休克同时要预防恶性心律失常导致心跳骤停等意外的发生。会诊专家团队反复讨论救治方案,因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危重,暂时不适宜心脏介入检查治疗和下肢手术治疗,如病情加重,随时诱发心脏骤停。急诊重症医护团队在抢救同时,积极给予稳定血流动力学,平喘抗感染等药物,纠正休克,改善冠脉循环,稳定心率,考虑在病情允许且必要时再进行心脏介入等进一步检查治疗。
接下来的一周,在急诊重症医学部医护团队与多学科专家团队联合救治小组通力合作下,患者进行了对症治疗护理,血压较前明显回升,脑钠肽和肌钙蛋白较前明显下降,病情逐步好转,已转诊回到医共体院区继续进行康复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死亡率极高,特别是合并急性心力衰竭、脑血管病、骨折等情况下,救治难度陡然增大、风险极高、病情更加复杂多变。近年来,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通过“国字号”胸痛中心建设,进一步提高了救治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等急危重症心梗患者的综合能力。通过全面、常规开展多学科联合诊治(MDT),不断整合医院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力量提高综合救治能力和救治成功率,特别是急诊重症监护病房的规模及综合实力全面提升,为复杂危重患者的救治提供了更坚强有力的综合保障。
(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