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本报北京2月20日电 (记者金歆)2月19日下午,“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上,世界互联网大会人工智能专委会成员、大会会员代表,来自政府部门、驻华使领馆、科研院所、企业等的300余名代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了会议,科研主管部门、科研机构及企业代表围绕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会议认为,当前,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同经济社会各领域加速融合。在科研领域,人工智能以数据为驱动、以模型为载体,正成为科学研究的加速器、技术创新的孵化器,开创了科研的新范式。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真正实现数据驱动;二是拓展知识探索边界;三是促进学科融合发展;四是大幅提升科研效率;五是丰富科研参与主体。与此同时,当前数字鸿沟制约普惠发展,各学科融合深度尚浅,潜在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会议就促进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提出3点建议:一是实现包容普惠的发展。实现全球科研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让不同地区的科研人员都能参与“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的发展进程。二是实现融合创新的发展。各方应探索人才联合培养、学科共建等合作,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三是实现安全有序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以增进人类共同福祉为目标,让人工智能技术在符合科技伦理、公众利益的前提下全面赋能科学研究。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