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DeepSeek人工智能火爆全网,国内部分医院已抢“鲜”在诊疗中用上DeepSeek。
近日,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完成DeepSeek大模型的本地部署,AI医生宣布上岗,它如何给患者看病,究竟靠不靠谱?
看病试验:
快速精准
医生给它打85分
2月21日上午,该院神经外科陈明生医生在电脑上打开了工作站的AI助手,发送一位患者的详细病情:双眼视力下降,视物模糊不清,伴有头顶部头痛,呈针扎样等症状,并发送了核磁共振等检查报告。
很快,DeepSeek给出的初步诊断和治疗建议就出现在眼前,从诊断到用药一一列出。大致为:初步诊断考虑垂体瘤可能性较大,建议尽早手术切除;视力改善可尝试激素冲击治疗(如甲泼尼龙),头痛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患者视力严重受损,建议心理干预;定期复查核磁共振,评估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
“和我们医生的诊疗方案基本吻合,医生再根据经验进行审核和完善,就是一份科学诊断。”陈明生医生介绍说,目前该院的医生都有这样的AI助手,根据前期大家的试用情况看,AI看病虽然有时候不全面或不完善,有遗漏,但不会出错,自己给它打85分。他表示,AI助手可以随时弥补医生在某些领域的不足,辅助医生做出最佳治疗方案,促使医生不断提升,是临床工作中一个内容强大的“老师”。
专家评价:
不会思考和创新
可代替基础诊疗工作
那么,如此厉害的AI医生能不能替代医生呢?
“能够代替基础的诊疗工作,但无法替代专家。”脑科医院副院长贺世明评价说,AI相当于一个海量的全球知识库,且不断更新,简单基础的诊疗它都会,准确率也高,知识更全面。但它不能做手术,更关键的是不能思考和创新,只是基于现有资料的分析。因此,它不可能替代专业型的高级别医生。但是AI医生的出现,会给予临床医生很多帮助,辅助医生更好的工作。
据了解,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打造覆盖诊疗全流程的智能辅助网络,目前,智能辅助诊疗系统“AI医生”已在医院20多个专科及科室成功应用,成为医生们的“智能助手”。
AI通过深度学习海量医学数据,结合患者的症状、病史、检验结果等多维度信息,为医生提供辅助诊断建议和治疗方案,显著降低误诊率,提升诊疗效率。AI结合计算机视觉技术,精准分析影像数据,快速识别微小病变,助力疾病的早期筛查与诊断,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
同时,24小时在线的智能客服系统,支持语音识别与语义理解,为患者提供智能导诊、健康咨询等服务,提升就医体验。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李琳 赵彬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相关热词搜索: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