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伊始,杭州多所中小学将课间休息从10分钟调整为15分钟,试图在时间的缝隙里撬动一场关于“松弛感”的“微型改革”。
作为学校的安全监督员,在改革实行的头一周里,濮家小学教育集团体育老师李欣瑜课间几乎与孩子们形影不离。见证了这场改革最生动的细节后,她发现,多出来的5分钟,让学生有了一些变化。
孩子从“不会玩”变得“更会玩”了
李欣瑜的办公室在濮小集团笕新校区,和三年级的3个班在同一层。周四上午第二节课下课铃一响,孩子们跑到教室旁的游戏平台上,“划分”出各自的游戏阵地。李老师走出办公室,在走廊上观察,“学生现在确实更会玩了。”她说。
这15分钟玩什么,怎么玩?濮家小学教育集团并没有做硬性规定,让孩子自己安排,核心就是“玩”。不过,周一刚宣布实施时,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幸福,不少孩子还有些“懵”。李老师回忆,当时有个学生“茫然”地站着,“我问他,‘你怎么不出去玩?’学生说,‘我不知道玩什么。’”
但孩子们适应起来很快。寒假期间,濮家小学教育集团就让学生自己构思课间游戏,目前已经收集了400多个。其中不少游戏已经被孩子们玩出了2.0、3.0的“进阶”版本。
“课间10分钟时,孩子们对游戏的态度就是:尽量简洁。现在时间充足一些了,他们会把一个游戏改编成几个版本,还设置不同的难度。”有个游戏让李老师印象很深,她小时候也玩过,叫“桃花朵朵开”,规则是让孩子们围成一个圈,圈中心的孩子随着节拍,大声喊出:“桃花桃花开几朵。”例如:“桃花桃花开三朵”,那就需要大家分成3人一组,手拉手呈花瓣状,组队人数错了,就要表演节目,“现在他们会加大游戏难度,让这个圈转起来,口令也喊得更‘绕’了,比如:‘桃花桃花开2×2朵’,加入了简单的计算。”
有时孩子们“创造”的游戏会让李老师忍不住加入,“玩耍这件事,对孩子来说,真的不用教。”她感慨道。
学生交到了跨班跨级的好朋友
六年级教室的走廊边,放着几个陀螺椅。李老师发现,这是这一层学生课间的“中心地带”,经常排队,人气很高,有不少其他楼层、其他年级的学生慕名而来,“六年级的学生会自觉地维持秩序,有的还会教低年级孩子玩,这成了个交际的场所。在以前,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很少的。”
李老师办公室所在的这一层,走廊平台上贴了游戏地贴,如果几个班的人都想玩同一个游戏,他们会互相商量怎么分配时间,或者干脆一起玩。“学校还增添了乒乓球桌,低年级的学生经常和高年级学生组织比赛,学弟学妹很喜欢去挑战学长,赢了就很有成就感。我们的体育老师和美术老师也经常去那,接受学生们的挑战。”
课间多了5分钟,让学生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很多奇妙的“化学反应”,这让李老师很惊喜。濮家小学教育集团每年5月会办个“好朋友节”,一对好朋友会穿一样的衣服、一起吃午饭、一起玩游戏。李老师预测,今年的“好朋友节”,可能会有不少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组队。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