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海南周刊丨新加坡海南协会理事长陈学汉:“侨”与“乡”的双向奔赴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琬茜
飞机缓缓下降,舷窗外海岛的灯火灿烂如繁星,织就一片温暖的光芒。
从新加坡到海口,2000多公里的距离,对于新加坡海南协会理事长陈学汉来说,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分隔,更意味着情感上的牵挂。
“这次回海南,我要与海南省琼剧院商议今年多项活动安排,还要到一些学校沟通暑期研学活动事宜……”落地海口没几天,陈学汉行程满满,根本闲不下来。
眼前这位精神矍铄的八旬老人,20多年来奔忙于新加坡和海南之间,致力搭建“侨”与“乡”双向奔赴的桥梁,促进新加坡和海南的文化传承和教育交流。对他来说,这些都出自一名游子对家乡的深深眷念。
2019年,陈学汉(二排左一)等人和海口市五源河学校学生在新加坡留影。陈学汉供图
心系桑梓
抹不去的乡愁
陈学汉1943年出生于新加坡,他的“海南回忆”停留在儿时父母口口相传的故事里。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贫穷,陈学汉的父亲从海南远赴千里之外的新加坡打拼。经过多年的拼搏,一家人渐渐在异国他乡站稳脚跟。
陈学汉从小就努力学习普通话、英语、印尼话等多门语言。高中毕业后,他在新加坡勤奋工作,在职场中与许多年轻人结为朋友,其中有不少“侨二代”“侨三代”。然而,与他们的交往中,陈学汉深感失落——大部分和他一样在新加坡等南洋地区出生长大的年轻华人,对中国和家乡几乎一无所知,甚至存在许多误解。
“这与我们的父辈对家乡海南的热爱大不相同。”陈学汉渐渐意识到,应该为在新加坡出生成长的海南籍青少年提供一个了解家乡的机会。于是,他心中渐渐萌生出一个增进两地青少年交流的计划。
1956年9月,一群怀揣梦想与热情的海南青年才俊,在新加坡成立新加坡琼州青年会,旨在促进琼籍青年团结互助,同时肩负起传承和发扬海南文化的重任。“我们那一代青年,都热爱海南文化,有深厚的家乡情怀。成立琼州青年会正是这种情感的寄托和理想的实现。”谈及这段往事,陈学汉深情回忆道。
新加坡琼州青年会成立后,以推广琼剧为主要文化载体,通过一系列精彩演出,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琼剧。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组织的发展,1992年5月,新加坡琼州青年会更名为新加坡海南协会,致力于加强琼籍青年的团结与合作,推动琼剧及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陈学汉认为,“要想真正与家乡建立感情,不仅要实地参观,还要参与家乡建设。”2001年初,他带领40多名年轻人从新加坡来到海南,帮助修葺文昌市抱罗镇地灵村一所拥有百年历史的小学。
从2002年至2003年,他又带领两批新加坡青年到文昌市清澜镇新井村修缮道路,一些村民至今仍记得当年修路时的热闹场景。如今,在新井村的路口,一座刻有“新井村”三个大字的芳名碑仍矗立在沃野之上。
后来,心系家乡的陈学汉不断克服种种困难,组织多场志愿服务和文化交流活动,带领海外侨胞回海南寻根,不断提升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
庆祝新加坡海南协会成立60周年大型琼剧文艺晚会海报。陈学汉供图
以“侨”为“桥”
助力海南教育发展
水有源头,树有根脉。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
20多年来,陈学汉以交流学习为载体,在海南实施志愿建设项目,多次组织并率领新加坡青年分赴海南中学、海南华侨中学、海口实验中学、海南省国兴中学、万宁中学、海口市第九中学、文昌中学、文昌市华侨中学等学校进行交流。
2009年8月,陈学汉率新加坡华侨中学师生一行97人来到文昌,开展为期4天的学习交流活动。其间,师生们住在农家,参加田间地头劳动,与村民们一起吃农家饭,体验农村生活,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民风民俗。此外,他们还到文昌中学参观交流,与当地师生同台演出。这样的“双向奔赴”并未因活动结束而终止,而是在不断延续。两所学校之间建立了深厚友谊,几乎每年都互访一次。
陈学汉。本人供图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陈学汉逐渐意识到,未来社会需要大力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现代科技人才,必须创造机会让更多海南青年学子“走出去”,到新加坡学习借鉴、增长见识。
“新加坡海南协会选派一些海南学生到新加坡读书,不少学生学成回到海南后,继续与新加坡的朋友保持线上联系,增进友谊。”陈学汉介绍。
此外,陈学汉还将关注点放在教师群体上。从2007年至2008年,他分两批带领海南50名英语骨干教师,到新加坡接受为期10个月的专业英语教学培训。教师们学有所获后纷纷回到岗位上,助力提升海南英语教学水平。次年,他又带领海口地区158名医务人员到新加坡学习医疗护理知识。
乡音未改,乡愁愈浓,乡情绵长。如今,年过八旬的陈学汉,仍心系家乡教育发展,情牵家乡青年学子。
推广琼剧
漂洋过海传乡音
作为海南传统戏剧,琼剧已有近300年历史,其独特唱腔、表演形式和剧情内容深受海南观众喜爱。而随着琼籍华侨的脚步,琼剧早已远播海外,成为琼籍侨胞心灵的寄托与慰藉。“琼剧演出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陈学汉说。
作为第二代琼籍华人,陈学汉自幼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对海南传统文化有深入的认识。他深知,琼剧具有独特魅力,在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中潜力巨大。于是,他带领新加坡海南协会琼剧团队成员到家乡海南和邻国进行琼剧演出交流,以增进海外社团、侨胞之间的联系。
“我曾带领新加坡海南协会琼剧团队成员到马来西亚交流,当地的华侨华人对琼剧表现出极大热情。”在陈学汉看来,琼剧演出活动不仅仅能展现海南传统文化的魅力,更能成为加强海外乡亲情感交流的纽带。
在新加坡海南协会琼剧团队成员中,既有祖籍在海南的业余演员,也有新加坡当地人。“大家都热爱琼剧,都希望通过琼剧演出增进情感交流。观众从琼剧中也可以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陈学汉说。
近年来,陈学汉都会带领这个琼剧团队成员分赴新加坡各地民众联络所演出,推广琼剧文化艺术,让新加坡的观众在“家门口”也能领略琼剧文化魅力。该剧团还先后在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及维多利亚剧院公演琼剧,获得新加坡观众的喜爱。
新加坡海南协会琼剧团队成员大多是业余爱好者,为了把戏演好,扩大观众群体,让更多年轻一代了解琼剧,陈学汉尤其注重对琼剧专业人才的培养,经常邀请海南省琼剧院资深演员或专业教师到新加坡传授琼剧表演知识,有时还一起同台演出。
去年4月,在陈学汉的推动下,新加坡海南协会与海南省琼剧院、海南省文化艺术学校签订合作协议,希望通过合作推广和提升新加坡及周边地区的琼剧文化艺术。“此次合作提高了我们协会琼剧团队成员的演艺水平。”陈学汉说。
去年12月,新加坡海南协会与海南省琼剧院在新加坡维多利亚剧院联合推出大型古典琼剧《汉文皇后》,现场座无虚席、掌声不断。
2014年9月,海南省人民政府授予陈学汉“椰岛友谊奖”。20多年来的奔波往来,陈学汉搭起一座海南与新加坡的“友谊之桥”“团结之桥”。
“我不做谁做?现在不做,将来谁做?这是我的职责和使命。”提及这么多年来的坚守,陈学汉总是这样说。(张琬茜)
责任编辑: 小云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