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任何社会革命,包括整风与改革,一个绝对的前提,就是对其所进行的革命与改革的概念,表述清晰,界定周延,言简意赅。可搞了四十多年的改开,相当多的领导干部都说不清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关系,既没有没有周延的逻辑界定,也没有简洁精炼的概括,也就很难有人说清楚。一个人人都挂在嘴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却成了一个没有谜底的谜。
一、王立华老师遇到的一大困惑
1. 领导干部说不清楚。王立华老师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搞了改革开放三四十年,我们的旗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你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什么吗?我在很多场合下问领导干部,没有几个回答的。一个人不知道,两个人不知道,这可以理解,相当多的多数不知道,你不感到危险吗?那为什么不知道?就是有一股力量,在自觉不自觉地混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搅乱你的思想。”
王立华在题为《讲党史的“四个原则”和“四个问题”》中指出:“要科学回答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一个时代课题,也是深化改革中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还是相当一批党员,包括党员领导干部不清楚的问题。搞了40年改革开放,不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什么,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一个客观实际,不信可以问一下,得出的结果一定会让你吃惊。”
2. 著名学者说不清楚。领导干部不知道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那么,学者清楚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吗?
2019年11月13日,在泰国法政大学就“请简介一下什么是中国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做了演讲:“我们政府很谨慎的,没说中国模式”,“(中国模式)没有权威的定义”,他强调了“中国共产党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也介绍了中国文化与文明的作用,可与提问的主题:“什么是中国模式”?似乎有点所问非所答,最后,只能承认“中国模式其实坦率讲,这是一个需要研究的话题。我们只能这么说,中国现代化是成功的,特别是表现在工业能力成功。”
在当今中国深孚众望,也深受读者欢迎的著名学者金灿荣,都很尴尬地说不清楚啥是“中国模式”,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那些“墙头草”之类,没有独立人格、没有独立思想的“肉喇叭”式的公知精英,又有谁能说清楚?
3. 老百姓更不清楚。官员说不清楚,著名学者说不清楚,那么,老百姓能否说清楚?某工厂抽样调查了100个人,问“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都是一脸懵逼。若到公开场合抽样调查1万个人,可能无一人说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为什么都说不清楚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为,要害在于没有准确、清晰、周延的逻辑进行内涵概括和界定的权威定义,以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一个空洞的概念,自然谁都没法说不清楚。
二、啥是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
要说清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由来,无疑追本溯源,要先说请啥是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
1. 什么是资本主义?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国家,这是三个相互联系,又相互交叉的概念,但作为资本主义,这是表明一种经济关系:资本主义(capitalism)是以资本归个人私有为基础,资本家通过雇佣关系创造价值,以赚取生产要素创造的利润。
资本主义的6大主要特征: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并用以剥削雇佣劳动;一切都以商品形式出现,劳动力也成为商品;生产的目的是剥削剩余价值;以社会化的机器大生产为物质基础;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竞争、生产无政府状态和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使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资本主义发展经历两个阶段,19世纪70年代以前,以自由竞争为特征,称自由有资本主义;19世纪70年代以后,它逐渐向垄断过渡,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已经代替自由竞争而成为主要特征,称为垄断资本主义或帝国主义。依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要被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
2. 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同新民主主义革命,概念相互交叉,甚至相互重叠。
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其准确、明晰、周延的定义:“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无产阶级领导人民大众、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这定义中交代了,在一个特殊的时代和国情,进行一场什么特殊性质的资产阶级革命,即,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领导人民大众,推翻“三座大山”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并明确提出一个目标——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简洁地说,就是推翻“三座大山”及一个“过渡”。
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中,新民主主义革命要实现的经济关系:“没收操纵国计民生的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建立国营经济;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并引导农民发展合作经济;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富农经济的存在”。
三、啥是科学社会主义及“一化三改”
那么,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什么是中国化的社会主义革命?
1. 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国家,这是三个相互联系,又相互交叉的概念。
但作为科学社会主义,它是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学说。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一方面区分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与其他党派的区别,一方面相区别于资本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原则,无论将其归纳成几条,但作为表明一种新的经济关系,其最核心是五条:一是用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取代生产资料私有制;二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三是用统一的科学计划来调配生产资料(防止无序生产造成的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四是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五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2. 什么是中国化的社会主义革命?作为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得到了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广泛拥护,但新民主主义明确提出了一个目标——“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为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就是要发展生产力,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农业、手工业实行合作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结合中国国情,从1952年下半年至1956年,新中国仅仅用4年时间,就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用“一化三改”,这不流血的方式,进行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一化三改”是实践中的中国化科学社会主义,但党内与国内的所有矛盾,都在要不要“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而集中地展开。党内与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中,有相当多的代表人物,以为“船到码头车到站”,不愿意搞社会主义,甚至抵触“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这些矛盾的发展到了很难调和,就必然地发生了“文革”。
四、啥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如果说,科学社会主义原则是相对于资本主义而言,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疑是相对于科学社会主义而言。现在对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三种较权威的表述:
一种表述:词典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表述:“原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邓小平提出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创新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它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这个表述中讲了,谁提出的,是创新的主题,相结合的产物,坚持党的领导,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等等。可就是没有说,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关系和经济原则。
一种表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
这个表述中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五个必由之路”,但也没讲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关系和经济原则,没讲到底用什么经济关系和经济原则,去走“五个必由之路”。
一种表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原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由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这个表述中讲了,党的领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现代化强国等等,可是,仍然就是没讲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关系和经济原则。
从提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至今都没有唯一性的权威性定义阐述,更避而不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关系和经济原则。虽然也提出“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但没有丢掉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底是一种什么经济关系,则成了没有谜底的谜语。
五、对“特色经济关系”必须做出逻辑周延的定义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是教条,更不是僵化的公式,也要“与时俱进”。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更绝不是一个可以随意裁剪的概念,也绝不是一个可以随意打扮的女孩,更绝不是一个可以任意扭曲的魔方。
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绝非是空穴来风,必须传承和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学理的依据。否则,绝对谈不上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从语法上看,各种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定义性阐述,只是笼统提出一种要求,或指出一个方向,并没有对其内容和原则,进行逻辑严密周延地界定。
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关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怎么坚持与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原则?这是“特色理论”最最需要表述清楚,也是改开实践最最需要遵循的,也应是特色理论最为核心和含金量最高的内容,为此,无论如何不能成了避而不谈的空白!
由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种什么经济关系,至今没有明晰地表述和界定,也没有马克思主义学理的依据和原则的规定性支撑,以致践行40多年的“特色道路”中,就出现了思想理论界都在大力解读“特色”,实践中也都盯着“特色”,并按自己的立场、经验、需求和认知,来解读与变幻“特色”的色彩,这就出现了1000个人的眼中,就有了1000个“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按各种色彩去搞特色社会主义,自然无可避免地出现乱象横生,或叫“色彩纷呈”。从实践中看,打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旗号,轰轰烈烈地实行私有化、实行资本补课、实行按资本分配、实行全面市场化,实行一小部分人先富起来等,几乎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都是二律背反。
为此,无论从当前改开实践的需要出发,还是对改开长远的理论指导着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底是要实行一种什么经济关系和坚持那些经济原则,对如此一个极为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绝对不能再“瞎摸”了,绝对不能再回避了,绝对不能再猜谜了,绝对不能再空白了,必须要给出言简意赅、准确清晰、逻辑周延的定义!
结束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不是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也不是经典的科学社会主义,还不能丢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那么,这到底是种什么经济关系的社会主义?又需要坚持什么经济原则的社会主义?
正确的理论指导正确的社会实践,经过40多年的改开,要避免犯方向性和颠覆性错误,这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已到了必须要说清楚的时候。不能说不清楚就“只干不说”,再也不能“瞎摸”了!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