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德仁做客海大 围绕时空智能讲述与海南的“测绘情缘”

发布时间:2025-02-25 12:08:19

南海网2月25日消息(记者 杜倬荷 实习生 王栅栅)“我们希望在2030年成功建成空天信息全球实时智能监测网OSE(东方慧眼星座)。到那时,我们的卫星使用成本会更低,每个人都有望轻松使用卫星数据,从‘玩微信’到‘玩卫星’。”2月23日,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做客海南大学,作《论无所不在的时空智能》的专题报告。

2月23日,李德仁院士做客海南大学。记者 杜倬荷 摄

李德仁是著名测绘与遥感学家,一直致力于提升我国测绘遥感对地观测水平。他攻克卫星遥感全球高精度定位及测图核心技术,解决了遥感卫星影像高精度处理的系列难题,带领团队研发全自动高精度航空与地面测量系统,为我国高精度高分辨率对地观测体系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

“在我还是大二学生的时候就来参与我们海南天然橡胶种植的地形测绘,那是我第一次来海南岛。那时的测绘工具还很简单,条件也非常艰苦。”现场,李德仁以一首20世纪60年代在海南测绘工作时所作的打油诗回忆起自己与海南大学的不解之缘。

李德仁院士在作专题报告。海南大学供图

1959年,武汉测绘学院(2000年并入武汉大学)派遣近300名学生渡过琼州海峡前往海南岛执行地形测绘任务,年轻的李德仁便是队伍中的一员。当时,新中国正面临橡胶产业的“卡脖子”问题,战略物资资源遭到封锁。

李德仁跟随队伍深入海南的田间地头,与华南热带作物学院(海南大学前身之一)科研人员共同破解橡胶种植的难题。他们依据地形坡度对海南岛进行地形测绘,从而使得橡胶种子在海南的山林中得以生根发芽,创造了北纬18—24度地区大面积种植橡胶的世界奇迹。

1991年,李德仁带着航测海南岛的新使命,再次踏上了海南这片土地。面对控制点定位的难题,他创造性地提出“把全球定位系统(GPS)放到飞机上”,并运用“全球定位系统(GPS)空中三角测量”技术,完成了无须地面控制点的全岛1:1万数字测图任务。

从在武汉测绘学院航空摄影测量系勤奋攻读的青葱学子到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科学家,当年立志科技报国的青年,在科研生涯中坚守着“国家所需即我所为”的承诺。

2月23日,李德仁院士做客海南大学。记者 杜倬荷 摄

讲坛上,李德仁围绕新质生产力与时空智能,以定位、导航、授时服务(PNT)与通导遥一体化天基信息实时服务系统(PNTRC)、无人机与移动测量机器人、传感网与无人舰艇、月球与火星智能探测为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时空智能学的技术路径与应用成果,并系统介绍了时空智能在航空航天、地面交通、水上及水下和深空探测等多个领域所发挥的关键作用。

他认为,要从测绘遥感地理信息学到时空智能去拥抱新质生产力,要努力推进和实现天空地海无所不在的时空智能,抓紧推进人工智能引导下的通导遥一体化的时空智能大众化服务,创造多个万亿级新质生产力产业,积极推动测绘学走向时空智能学。

“我们测绘人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原始创新研究,想国家所想,急国家所急。要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作用,为将我国建设成为国际领先的测绘科技强国贡献力量。”李德仁说。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责任编辑:莫淼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