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六神磊磊、烟雨
一
我们继续读金庸。
华筝忽然翻红了,一夜之间成了爽文大女主,郭靖渣男,黄蓉小三,只有华筝完美。
莫名开始的"草原纯爱人设"里,华筝被说成义勇双全白月光,塌房文学里的手撕绿茶大表姐。
我个人其实是挺喜欢华筝的,不少旧文为证。但问题是,很多人站队来、站队去,好像压根不知道华筝到底干了什么,反正只要人设,小说本身无所谓了。
她告密害死了人啊喂。
二
看过书的你们先忍一下,会很快。
故事要从成吉思汗奇怪的拆快递规矩说起。
蒙古大军南征,成吉思汗给了三个大将窝阔台、拖雷、郭靖一人一个锦囊,用火漆密封,并且严令:
等攻破金国大梁后,三人在大金皇帝的金銮殿上聚会,一起开拆,依密令行事。三人必须相互监督火漆有无破损。
回帐之后,郭靖和母亲都觉得锦囊有问题。况且成吉思汗最近行为诡异,不断重赏郭靖娘俩,无事献殷情非奸即盗,都懂。
郭母李萍是个非常勇敢果决的人,当场决定:拆。她是临安府人,当地织锦之术天下无双,宋代李子柒不是吹的,根本不用损伤火漆,只要挑破锦囊,回头补好就是。
原来成吉思汗的密令是,郭靖灭金之后,立刻挥师南下,攻破临安,灭了宋朝,到时候郭靖裂土封王。如有异心,郭靖立即斩首,郭母亦凌迟处死。反正就是当宋奸和死全家二选一。
为什么老娘反而刑罚更重?说明铁木真很了解郭靖,这浑小子,斩首他未必怕,你折磨他老娘他是真怕。
恐怖的是,这边锦囊才拆开,那边成吉思汗就来绑人了,比量子纠缠还快。最后郭母自尽,郭靖冒死突围而走。他怎么都想不通:消息是如何泄漏的?难道蒙古包里安摄像头了?
答案是华筝告的密,以为这样可以留下白月光郭靖。
三
关于这事,我在网上看了不少倒反天罡的言论,说华筝真爱无辜。还有以讹传讹的,说是郭靖害死了自己亲娘。
爱情这玩意很好,很动人,但爱情不是成年人犯一切错误的借口。
华筝从小就旁听军务。她完全了解父亲的脾气和作风,知道她爹有多狠;对于告密的最坏后果,她也不可能没想过。只不过她对老爹抱了个侥幸心理。
可惜,政治强人铲除一切路障的野心容不得半点侥幸。
李萍,这个在苦水里泡了大半辈子的临安女子,原本可以落叶归根、终老故乡,还能和儿孙共享天伦。然而,一次告密,断绝了她最后的机会。
爱情可背不起这样的锅。
再说了,就算留下郭靖,为了你的爱,就要让别人听你老爸的安排去灭自己的故国,噶自己同胞的腰子,这不膈应吗。
李萍死后,华筝其实已经明白,她和郭靖连见面的可能性都没了。她给郭靖留了一封信,说:“我累君母惨亡,愧无面目再见……愿君善自珍重,福寿无极。”
你看,华筝自己都很清楚咋回事,很多网友却死活不明白。
四
我不是要搞什么记忆恢复术,也不是要把虚构人物华筝批判一番。事实上,就算华筝不闯祸,她和郭靖在一起的概率也很低。
这里只是想说一句老话,非黑即白二元思维要不得。
当代读者,总爱耍制造刻板纸片人的三板斧:
考古式洗白:在故纸堆里抠糖,把角色的某个细微高光时刻无限放大,立成完美人设,其余一概不论。
二极管重构:非黑即白划分阵营,强行套用大婆和小三、真爱和渣男的狗血剧本。
道德卸妆术:用"真爱无罪"的遮瑕膏,强行掩盖角色身上的一切瑕疵。
华筝可以被简单美化成"为爱冲锋",李萍之死也可以解构成"婆婆自己作死",郭靖则被稀里糊涂安上一个“害死自己老娘”。
用降智思维去抱团冲塔经典,把金庸笔下那个既纯真又莽撞、既深情又冲动的立体形象华筝,压缩成"草原纯爱人设"的二维纸片人。
这其实比任何魔改剧都可怕。它是批量生产精神空心人,用饭圈滤镜,消解文学最珍贵的人性灰度。
你看现在,很多讨论文学经典的地方,已经沦为乌烟瘴气、标签乱飞的盐碱地。文学本来是人性的照妖镜,却非给打磨成了网红滤镜。
大家要看的到底是原著角色,还是同人二创的幻影?
只为了瞧一个谁是好谁是奸,谁是大婆谁是小三,谁是大女主谁是恋爱脑,何必看什么书啊。
短剧里最狗血的那一些还不够看吗。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